每经记者 王海慜 杨建 每经编辑 吴永久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6月13日离世,享年71岁。
上个世纪80年代,杨怀定通过买卖“国库券”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又以职业股民身份进入股市,赶上了A股诞生初期的那轮大牛市,他又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第三个100万……
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其故事还被国外媒体报道。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杨怀定在其著作《要做股市赢家》的序言中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视觉中国图
涉足异地国债交易,赚取人生中第一桶金
凡是有些资历的股民一定听说过“杨百万”这个名字。虽然这些年,他的曝光度已赶不上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明星基金经理、投资大佬,但在那个机构投资者还不占主流的“草莽时代”,“杨百万”,凭借着其对政策、市场的敏锐嗅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个时代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人物。
“杨百万”原名杨怀定,上海人,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1988年,杨怀定从工厂主动辞职下岗,而在辞职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仓库管理员,虽然薪水不高,但还算有一个铁饭碗。在辞职之后,他随即开始以散户身份涉足异地国债交易,很快便从中赚取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第一个100万元。在那个“万元户”都比较稀缺年代,100万元对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于是,杨怀定化身为“杨百万”在当时成为成功人士的一种代表。
而“杨百万”所赚的这第一桶金和我国资本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蹒跚起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他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虽然“杨百万”被誉为“中国第一股民”,但他的第一桶金却和股市没有直接联系。上世纪80年代,国债还叫“国库券”。公开信息显示,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在国库券诞生初期,投资者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较低,而这样的认知盲点,虽然使普通大众难以辨别其中蕴含的价值,却给“杨百万”这样拥有敏锐嗅觉的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库券的交易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市场上不乏地下交易,导致当时的市场较混乱。1988年,财政部发布方案,允许持有人自由出售国库券,这也赋予了国库券交易的合法性。
不过,由于当时各地银行之间没有联网,因此各地国库券的价格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有一次,“杨百万”从报纸上了解到国家开放国库券交易的消息,他很快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机会。在1988年4月的某一天,他以108元的价格一下子买入2万元国库券,等到当天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开始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涨到112元,“杨百万”此时选择抛售。仅半天时间,他赚到了以前数个月的工资——800元。
据报道,在进一步确定国库券存在异地交易差价的机会后(在异地银行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国库券,然后再带回上海,以较高的价格卖给银行,赚取差价),他东拼西凑了10万元直奔安徽合肥,在合肥某银行买进了价值10万元的国库券,随后返回上海进行卖出,前后几天内就挣了2000多块钱,而当时,上海一些工厂一名技术工人的月薪仅有200~300元,也就是说,“杨百万”凭借异地买卖国库券,在短短几天内就能赚到一名技术工人将近10个月的工资。
在尝到甜头后的几个月里,他又跑遍了国内其他几个城市,赚到了从工厂辞职之前难以想象的“快钱”,“杨百万”也成为国内第一位从事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
这当中还有一段小插曲,根据“杨百万”以前接受采访时的回忆,当年,他携几十万的“巨款”赴洛阳购买国库券时,还一度在当地被有关部门误认为是要去收购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一度叱咤中国资本市场的管金生,其旗下的万国证券当时也瞄准了国库券的机会。早期万国证券只有十几名员工,管金生率领这些员工跑遍全国的各个大中小城市,到处收购国库券,从而谋取差价。有报道称,一次管金生在福州一出手就买进了价值200万元的国库券。而万国证券也凭借买卖国库券这一业务成为当时国内券商业界的翘楚。不过几年后,“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让管金生和他的万国证券就此跌下了神坛。
也许是同样看准了国库券机会带来的机缘,让“杨百万”曾与管金生“结缘”,他们曾合作通过大肆收购1988年国库券在市场上大赚一笔。
在通过买卖国库券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杨百万”又以职业股民身份进入股市,赶上了A股诞生初期的那轮大牛市,他又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元,第三个100万元……
据报道,“杨百万”买的第一只股票是“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他用购买国库券所赚取的资金以每股90元的价格买入真空电子2000股。半年后,真空电子股价大涨,“杨百万”在800元以上价位抛出,净赚150多万元。从此,“杨百”的外号,就不胫而走。
而在股市行情低迷时,“杨百万”的“绝招”就是选择空仓,远离熊市,“2001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的4年大熊,我一直远离股市,直到2005年1月份,虽然有4年的时间,但我每天还是要去股市‘上班’。”他曾这样表示。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个人股民,他的故事后来还被外国媒体报道。
1998年,“杨百万”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据了解,“杨百万”一直对中国资本市场心存感恩。他在2009年出版的个人著作《杨百万20年炒股心经》中,表达了感恩股市的心声,他希望广大散户要在股市磨练自己,摆正心态,与自己一同享受投资的快乐。
在这本书中,他表达了自己对投资,这项改变他命运的事业的热爱,称“散户同样可以成为投资英雄”“投资就像养宠物,有趣又有益”,不过,他也坦言“市场门槛虽不高,却不适合所有人”,书中运用很大的篇幅教广大散户识别、防范风险的技巧。
有段时期,一到周末,“杨百万”就被很多地方请去为投资人讲课,他自称为“散户工会小组长”,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分享给广大散户,并说“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
2013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起当年的2万元本钱,现在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000倍,钱够用就好,养老也可以不靠国家、靠自己了,除了抽个烟、喝个茶,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如今,“杨百万”,这位“中国第一股民”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当股民重新回味他的那些经典语录时,可以又分明地感受到他的这些质朴的语言所传达的那些真挚而又深刻的投资哲学。
股市老人逐渐淡出 步入机构占主导时代
“杨百万”具有江浙沪等地的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到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杨百万”时代已过去,目前的A股市场还活跃着一批短线投资者,A股的股民是7年一个轮回,曾经的投资策略慢慢的被淘汰,也就是短线投资者慢慢被市场消灭。随着这两年机构收益普遍跑赢多数散户、大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倾向于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尤其新一代的85后、90后。
在此背景下,对于杨怀定的传奇人生,业内又是怎样看待的,对于现在股市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又有哪些借鉴意义?
西安久上基金蔡立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也是90年代进入资本市场的,那时的杨怀定先生大名鼎鼎,作为一个工厂的一名工人,从倒腾国库券开始,到第一个100万,到后来全国知名的散户投资者,杨怀定先生创造出多个资本市场的第一。”
东方融投李晓禄则表示,“杨百万”是中国第一代资深股民,通过买卖国库券赢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知名度不亚于当下的顶级基金经理。他的出现唤醒了新中国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热情,他最近十几年从公众的视野消失了,也代表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由个人投资者占主导的时代跨越到注册制大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资本市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从新兴市场到国际重要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
中国资本市场从注册制开始,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到注册制,上市公司的上市门槛降低了数量上升了,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要求大幅提高,要求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要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注册制新股上市前五天不设涨跌幅限制,这样对投资者对公司估值能力大幅提高,这也导致最近几年机构化进程加快,因为很多个人投资者最近几年发现自己炒股收益率已经跑不赢买基金了,这也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投资者机构化的进程,未来全面注册制到时对投资者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不管是从欧美国家的经验还是资本市场不断制度改革,需要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不断提高,都充分说明了成熟资本市场机构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资深私募人士陈熙伟说,其对“杨百万”的印象,除国库券套利,还有就是他经常被财经节目邀约发表对市场的看法,“他上节目,言语里不会对市场多空表达太犀利的观点,但穿着红色或绿色衣服上镜,身边朋友都会猜这是他‘想说而不能明说’的暗喻,这还是挺幽默的。想想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老人逐渐淡出,后浪各领风骚,浪浪不息。”
虽然证券市场机构化是大趋势,但从博弈角度看,价格还是那个价格,合力还是那样的合力,资金抱团的背后,机构身影更明显,散户在行情中承受的波动更剧烈,操作手法更多样,对散户要求更高。散户退场我觉得这个形容并不准确,随着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牛散被大家所认识,也有团队作战的,团体分工的运作形式。其实应该说散户的迭代越来越成熟,总体上来看也越来越专业。散户毕竟是市场上的多数,旧的去,新的来,生生不息,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整个生态的成熟常态吧。
“‘杨百万’的时代,是让散户热血沸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资本市场,和那个时代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角不再是散户。目前在存量资金下,A股表现出的分化行情尤为明显,尤其是始于去年的一波结构性牛市行情使得机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而在结构性牛市行情下,散户投资者赚钱的只是少数,这背后反映出A股主导力量发生了改变。机构已主导A股行情,主流资金越来越具话语权,而广大散户正在逐步退出市场,流动性差、低成交量个股正大批涌现。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公募、私募、养老金、社保、险资和外资等各大机构类资金对A股的大量配置,A股市场逐渐进入机构化时代。”乔戈里资本牛晓涛说。
胡杨基金张凯华表示,杨百万去世,我很悲痛,中国证券市场前三十年走完了美国二百多年道路,杨百万是投机者的极少数幸存者,他离开了我们,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证券市场是一本教科书,一个人和机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成功。两个红线不能丢,第一,遵纪守法。第二,不要亏损。现在已经进入机构时代,散户退场是历史趋势,原因是,过去散户为主,散户聪明,勤奋点可能成功。但现在机构为主,机构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并且这批人经过市场淘汰证明投资能力后留了下来,散户想战胜他们,成功可能性极低。机构主导市场,必须告别投机,长期价值投资伟大企业,才能像巴菲特一样成功。杨百万后期没有与时俱进,有点遗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