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科技当道•突破创新”圆桌论坛 | 勇于参与全球人才竞争,以资本支持科创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6-09 10:06

    北京易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委会主席王玉珑表示,高科技企业创业能不能成功要看是否有核心技术的成功突破,这种高技术壁垒决定了长创业周期,而科学家在创业初期的试错成本、机会成本高,风险大,需要资本的支持与鼓励。

    每经记者 张宝莲    每经编辑 杨欢

    6月7日,首届南湖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2021中国科创新锐企业榜发布会在嘉兴南湖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家高层次人才代表、浙江科创企业代表、行业顶尖专家,围绕人才、科创、资本、产业展开系列对话交流。

    会上,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俄罗斯工程科学院院士张丹、北京工业大学智能机械研究院副院长刘海滨、浙江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谷春光、北京易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委会主席王玉珑,围绕“科技当道•突破创新”主题,针对全球化趋势下人才引进、产学研如何更好衔接、资本如何助力科创企业发展等现实问题进行圆桌对话,国家高层次海创人才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沈伟担任本次对话主持人。

    圆桌对话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拥抱全球化,在对外开放中抢全球科创人才

    过去几年,中国科创企业出海遭遇技术围剿与封锁,“卡脖子”“国产替代”等词高频率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国的企业如何在扩大开放中实现创新突破与发展?

    刘海滨以十六字回答——“坚持开放、保持定力、各个击破、创新不止”。须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政策,无论国际风云变幻,企业都必须保持定力。封锁并不可怕,封锁不是铁板一块,如欧洲、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市场都存在机遇。企业需要做的是,不断保持创新精神,针对难点痛点各个击破。

    北京工业大学智能机械研究院副院长刘海滨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张丹提出了“两个面向”:面向全球搞创新,面向全球搞产业化。他认为,只有全球化才能带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我们要让全球人才为我所用。”

    俄罗斯工程科学院院士张丹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许田提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个转变,即从最初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揽人才。当人才聚集时,才能够产生思想火花的交流碰撞。

    谷春光表示,开放和自主都是需要的,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消化不了开放成果。他提到科技创新的“微笑曲线”,最左边是基础创新,最右边是应用型创新,我们要做的是抢占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优势,因此人才非常重要。在对外开放中,需尽快培育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浙江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谷春光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沈伟提问,科技创新发展如何凝聚高校创新力量?

    许田表示,需要全面支持高校创新,过去几年,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西湖大学是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期望能够成为吸引全球人才来此交流的地方,让新思想、新技术在此交流碰撞,人才的汇聚更有助于促成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过去几年,高校为高铁、核电、光伏、数控、高压输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嫦娥五号、天问一号、量子计算机原型系统“九章”……这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背后都有高校的身影。

    刘海滨强调,人才引进与使用,能够提升高校的整体成果转化水平,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促进作用。过去,科研院所的考核体制导向看重SCI论文、专利发明数量,近几年有所转变,质量比数量或许更重要。一项关键核心的技术突破,就可以打断国外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不过,高校老师的基础理论往往不被企业所了解。因此,政府需要给予支持,以中介机构的形式连接企业与高校,建立校企沟通的桥梁。

    沈伟表示,需要通过对机制的改善,来解决高校老师基础研究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人才基金快速发展,资本如何更好服务企业创新?

    遵循“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成就一家企业”的路线,人才引进成为各省市争抢科创资源的“法门”,然而现实中又面临人才企业“有智无资”的发展痛点。为了推动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广东、江苏等地组建人才基金。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又如何更好服务于企业创新?

    王玉珑表示,资本为科技创新进步提供了“阳光雨露”。从资本角度解读,科技发展面临的“卡脖子”和国产替代问题,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创业往往九死一生,高科技公司创业风险和投入要更大。科创板鼓励一批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其中有不少是科学家的创业项目。

    北京易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委会主席王玉珑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因此,区域产业基金对吸引人才、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产业基金蓬勃发展,已经成为规模化、常态化的政策支持手段。王玉珑举例,苏州相城区产业基金规模1400亿元,有170只产业基金在支持人才引进、区域发展。

    高科技企业创业能不能成功要看是否有核心技术的成功突破,这种高技术壁垒决定了长创业周期,而科学家在创业初期的试错成本、机会成本高,风险大,需要资本的支持与鼓励。同样,一个优秀的专家可以带来一个团队,发挥集聚效应。政府引进高层次人才,需要打组合拳,政策、产业、市场、资本支持都要到位。

    对于组建人才基金,他提到两点建议,第一是各方参与到人才基金建设中,角色不同,使命不同。政府考虑人才、科技发展,资本考虑投资回报最大化。因此,需要管理人有丰富的经验,根据目标找到相对匹配的出资人;第二是人才基金不同于普通股权基金,股权投资领域相对集中,投资策略更加明确,而人才基金核心要素是人才,需要考虑到各行各业人才的不同诉求,以及创业初期和中期资本支持的差异性。因此对人才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提出了挑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面对区域与产业发展不均衡 浙江需“三破三立”

    下一篇

    文旅部发布重要提醒!事关你的端午假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