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朱成祥 每经编辑 汤辉
5月30日晚,上海电气(601727,SH;昨日收盘价4.36元)披露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讯公司)因应收账款普遍逾期,存在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至多将对上市公司净利润造成83亿元损失。
据了解,通讯公司主要生产、销售专网通信产品。上海电气之所以受其波及,主要是因为股东借款,即上市公司对通讯公司的债权。而之所以产生大量股东借款,很可能与通讯公司“收到”预付款与“支付”预付款之间有差额,需通过股东借款来弥补现金流短缺所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通讯公司存在现金“收支”差额过高、股东借款额度过高等疑点。
疑点一:巨额内部借款
上海电气持有通讯公司40%的股份,共计价值5.26亿元。即使通讯公司“一文不值”,也仅仅损失5.26亿元而已。真正对上市公司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是对通讯公司的借款,共计77.66亿元。
而通讯公司2020年营收29.84亿元,净利润9024.70万元。截至目前,通讯公司应收账款合计为86.72亿元,应收账款余额是2020年营收的2.9倍。而上市公司对通讯公司的股东借款,相当于通讯公司2020年营收的2.6倍。
这意味着,通讯公司大量营收没有收回,而是计入应收账款科目,公司的现金流缺口由上市公司股东借款填补。
上海电气《2020年度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专项报告》显示,上市公司对通讯公司长期应收款期初往来资金余额为3亿元,期末往来资金余额为0元;其他流动资产科目,2020年期初往来资金余额17.64亿元,2020年期末往来资金余额46.61亿元。可看出,2020年度,上海电气对通讯公司的资金支持大幅增加。考虑到目前上海电气对其股东借款共计77.66亿元,2021年上市公司对通讯公司的资金支持或许持续增加。
如此大额内部资金往来,应该需要什么样的流程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5月31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上海电气,其投资者关系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关于内部‘投资’的问题,是公司对下属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扶持,都是内部借款。(相关内部借款)应该都是提交股东大会,然后审议通过的。”不过,记者查询多份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暂未能查询到相关议案。
值得一提的是,通讯公司也曾收到大笔政府补助。根据上海电气2020年12月披露的公告显示,2020年7月8日至2020年12月2日,通讯公司获得上海市财政局财政扶持资金166.80万元,获得上海市杨浦区财政局财政扶持资金4748.20万元。
另据上海电气2020年7月披露的公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7日,通讯公司获得上海市杨浦区政府财政扶持资金6517.80万元。也就是说,2020年,通讯公司共获得财政扶持资金1.14亿元。
疑点二:现金“收支”差额高
究竟是什么业务、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令通讯公司陷入窘境呢?答案或许是低比例的客户预付款设置。据悉,通讯公司销售模式是由客户预先支付10%预付款,其余款项在订单完成和交付后按约定分期支付。随着通讯公司业务发展,上市公司对其加大了资金支持。自2021年4月末起,上市公司陆续发现通讯公司应收账款普遍逾期,经催讨,其客户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欠款行为,回款停滞。
通讯公司以10%的比例收取客户预付款,但其向供应商支付的预付款比例,甚至高达70%。根据宁通信B公告,该公司专网通信业务主要面向中国普天和通讯公司,其于2017年向通讯公司销售1.93亿元,主要产品为多网状云数据处理通信机。具体信用期为合同签订日起7个工作日支付合同金额70%,合同生效后30日内且收到付款通知后支付合同金额15%,合同生效后50日内且收到付款通知后支付合同金额的15%。
宁通信B于2016年下半年与通讯公司、南京长江电子接洽。2016年11月,其与通讯公司、南京长江电子累计签订了6500套产品。主要合同条款为预付70%,收到预付款后60日内或2016年12月31日前交货,以最早到期时间为准。
一方面客户仅支付10%预付款,另一方面却向供应商支付70%预付款,期间的现金流缺口巨大。对于是否因为销售、采购付款模式导致通讯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上述上海电气工作人员表示:“后续公司可能会有公告,或者法院会对双方纠纷进行披露。这个问题,目前还没办法回答。”
不过,这种付款模式似乎在专网通信领域普遍存在。宏达新材于6月1日披露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鸿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鸿翥)经营的专网通信业务存在部分合同执行异常以及部分应收账款逾期及回收不确定的风险。
该公告透露了该专网通信业务的具体经营模式。一般公司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客户会对部分原材料提出技术及参数上的要求,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比对并选择符合标准的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并签署对应的采购需求合同。
销售方面,由客户预先支付10%的预付款,其余款项在订单完成和交付后按约定分期支付。采购方面,付款方式主要为一次性预付70%~100%通讯设备款,采购合同一般约定供应商存在约6个月的采购或生产的准备期,期满后公司收货,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宏达新材表示,经公司及子公司多次核查,尚未发现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较为不利的变化。但经多次与客户协商、催讨督促,部分客户仍出现逾期回款的情况。
可以看出,专网通信领域,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现象不止通讯公司一家。5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先后致电通讯公司客户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富申实业公司和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不过多次联系后均未能获得正面回复。
这些客户,都是实力强大的国企,为何迟迟不肯付款?是否是通讯公司产品、服务质量出了问题。对此,上述上海电气工作人员表示:“通讯公司2015年就开始做相关业务,到目前从来没有收到(质量)相关投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