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程鹏
连日来,15头野生亚洲象在云南一路“逛吃”北迁的消息刷屏各路媒体。目前象群移动的脚步依旧没有停止。它们走到哪儿了?象群数量为何持续发生变化?野象“旅行团”究竟象指何方?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象群进入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大湾村附近
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截至5月29日21时,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逗留6天的亚洲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 目前,这15头野象离昆明城区已不到100公里。 联合指挥部已经通知沿边群众及早做好撤离和防范准备,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象群何以得名“短鼻家族”?
大象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群居性动物。而这次一路北迁的象群,正是一直生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名鼎鼎的 “短鼻家族” 象群。之所以叫“短鼻家族”, 是因为象群曾有一头小象鼻子受伤,为了方便识别这个象群,保护区工作人员给它们起名为“短鼻家族”。
这个大象家族北迁开始时间可以追溯到2020年3月。
2020年3月,“短鼻家族”象群共计16头野象从西双版纳州进入普洱市,并一直北上。
2020年12月, 象群在普洱生下一头象宝宝,数量变成17头。
2021年4月16日,17头野象进入玉溪元江县。
4月24日,两头大象返回普洱墨江县, 象群变成15头。 5月16日,15头亚洲象到达红河石屏县。
5月24日,一头亚洲象落单,另外14头进入玉溪市峨山县。
5月25日,落单亚洲象跟上队伍, 全部15只亚洲象集体在玉溪市峨山县境内,持续逗留至今。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象群数量为何会发生变化?
一年多来,“短鼻家族”象群的迁徙轨迹、数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从16头变成17头,又有两头大象离家出走,最后稳定在15头的数量。
实际上,掉队的两头大象是因为喝醉了酒才掉队不得不折返。在对整个象群的追踪中,工作人员发现,象群还曾出现在酒厂附近,对酒非常感兴趣。 大象为什么如此爱喝酒呢?
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 张劲硕: 大象喜欢喝酒,和我们祖先开始吃水果的习性有关。发酵的水果会产生乙醇,这种气味和一定浓度乙醇发酵的状态,会让吃水果的生物,包括灵长类和大象闻到,从而帮助它们寻找食物。
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大象去找酒喝的行为,从根本上讲是在寻找水果,它可能认为这是它理想的水果;遇到酒或者米酒,是非常好的补充水分的途径,所以有时候大象会大量喝酒。
可将大象麻醉后运往栖息地吗?
如何阻止象群北上?是否可以参考野生东北虎进村,将整个象群麻醉后运往栖息地。
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 张劲硕: 理论上讲,通过麻醉把它运回是可行的。但是现在特殊情况是,15头大象是一个群体。如果麻醉这么大的群体,有可能小象被麻醉的时候,其它个体会愤怒,会应激,产生一些比较特殊的反应,所以有一定难度。
当地将采取何种方案“劝返”象群?
象群数量众多,麻醉的方式对于大象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危险性,但如果任由象群继续北迁,同样对象、对人都极具风险。当地目前已经形成了阻止象群继续北上的方案。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 陈明勇: 预案里一方面是通过一种脉冲式电围栏,对亚洲象的行进方向进行适当校正,这种电围栏对亚洲象是很安全的。另一方面是采取食物引导的办法,从方向上引导、诱导亚洲象,往普洱版纳方向移动。
如何防范、缓解“人象冲突”?
为缓解“人象冲突”,政府部门采取了为大象建“食堂”、为村民修建防象围栏、开展监测预警等措施,同时引入社会力量致力于让村民在保护中受益,让社区参与保护,推动保护监测、栖息地修复。
针对野象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政府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尽力弥补野象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近年来实施的亚洲象预警监测,也有效避免了多起野象伤人事件。
“以前只在动物园见过大象,野象还是第一次见。”峨山县双江街道柏锦社区莲花村村民小组长普翠芳说。5月26日晚,象群到了村里田地里觅食、饮水,普翠芳按照预警信息通过广播通知村民紧急疏散避险,几乎一夜未眠。
“村里玉米、黄豆等作物和大棚受损评估下来大概5万元。” 普翠芳说。
日前,云南省已成立亚洲象群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并派工作组抵达现场指导当地开展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宣传引导等工作,全力防范象群持续北迁带来的公共安全隐患。有关专家分析研判,从该象群所处位置和近期活动特点看,该象群有继续向北偏东迁徙的趋势,应持续做好亚洲象北迁沿线安全防范工作。
“针对这15头象,目前能做的只有及时预警、疏散群众,尽可能减少损失。”陈明勇说,在可控条件下,考虑在野象进入人口稠密区前,及时设障,进行投喂引导。专家团队仍在持续监测、研判,向主管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保障人象安全。
亚洲象看起来十分可爱, 但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专家呼吁相关区域群众听从指挥,及时掌握监测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劳作、出行时间, 避免与亚洲象正面接触,禁止围观挑逗,确保人象安全。
编辑|程鹏 肖勇
校对|付一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