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云呼科技
成立时间:2017年
所属行业:医疗健康
融资情况:2019年完成2.2亿元Pre-B轮融资,过往投资方包括国科嘉和、创世伙伴资本、五源资本等。
云呼科技以医检为切入点,致力于构建基层医疗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覆盖供应端、运营端、医疗端、用户端的信息化产品矩阵。
每经记者 姚亚楠 每经编辑 肖芮冬
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价值持续凸显,清科研究数据显示,医药、科技是去年股权投资市场最热的两大主题,整个医疗领域颇受资本追捧,2020年投资金额达1422亿元、同比增长74.3%。进入2021年,市场热度不减,一季度医疗健康领域投资规模达415亿元、同比增长102.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力军,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众多,但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随着互联网、AI等技术与医疗领域融合的深入,加之基数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基层医疗诊疗需求,这一领域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接触到的云呼科技即搭建起了一个基层数字医疗服务平台,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云SaaS、云检测、云药械、云医教等服务。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2.6万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97.3万个,占比高达9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虽然总量众多,但数据显示,2021年1~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15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4.9亿人次。
分级诊疗是我国医改的主要方向之一,在2017年1月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作为重点任务被提出。按照医改政策,八成左右的常见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都应在县域内基本解决,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承接方。
“基层医疗机构众多,市场空间很大,但诊疗水平和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且分布不均衡,我们认为数字化可以有效缩小这其中的差距,未来的诊疗一定是下沉的,并且将走向线上,所以2017年我们创立了云呼科技,希望搭建一个基层数字医疗服务平台。”云呼科技集团董事长、CEO陈小兵陈小兵向记者介绍道。“没有数字化,就解决不了未来医疗的现代化。近年来,在分级诊疗、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等政策的推动下,医疗领域数字化步伐加快,但整体来看,由于规模小、需求分散、缺乏长期维护能力等原因,基层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
去年以来,新冠疫情使得部分中小医疗机构的生存受到挑战,数字化转型被提上紧急议程,“我们认为未来5年基层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国家政策利好,市场教育逐步成熟,加之从医疗机构自身经营需求来看,数字化转型能为在前期获客、内部流程优化、医疗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提供助力,这些因素都将助推基层医疗市场数字化需求的爆发。”陈小兵这样认为。
记者注意到,与其他提供医疗SaaS服务企业不同的是,云呼科技选择从医学检验服务切入,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因不具备医学检验服务能力而影响了诊疗准确性和效率,针对此项痛点,云呼科技推出“24小时检验+2小时快检+最后1公里冷链物流+云端检验报告+AI智能解读+专家在线解读”服务模式。即医生在云呼检验服务云平台下单后,云呼科技通过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将患者标本送达就近第三方检验机构,由其承接检测服务,样本经过检测、分析和审核后检测结果将上传至云呼检验服务云平台,用户可以登陆平台下载查看,平台同时提供检验报告解读及疾病诊疗建议等服务。
据陈小兵介绍,目前云呼科技自建实验室1家,快检中心130家,第三方合作实验室超400家,以基层医检为发力点,公司已链接超20万家医疗机构,覆盖全国60%以上的二三四线城市。在医学检验服务之外,云呼科技还可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药械采购服务,“基层中小医疗机构缺乏丰富优质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渠道,并且还存在中间商层层加价的问题,通过集中采购、按需灵活下单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机构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风险,同时提升产品丰富度。”陈小兵表示,2019下半年推出此项业务,一年的时间内已实现营收超5亿元,“医学检测和药械采购是云呼科技目前主要营收来源,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小,资金不充裕,单纯的SaaS服务很难吸引付费,医学检测、药械采购服务不仅能帮助其提升诊疗效率、还能增加医疗机构的收入,因此用户黏性会更强。”
除了赋能B端基层医疗机构,在To C领域,云呼科技推出了慢病管理平台“觅多星”,在To G领域,其推出了医疗云服务平台,以云呼云平台技术为基础,为地方政府搭建区域卫生服务数据中心。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陈小兵介绍称,目前正在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将建立互联网医院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在线上合法合规经营。未来两年左右,根据经营情况公司计划赴港IPO。
长按识别二维码,前往“场景汇”APP
免责声明:每经路演•场景汇旨在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搭建互动交流、精准对接平台,我们将定期深度报道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项目,所选用的素材均来自于公开资料和采访,请各位投资人谨慎判断、预防风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