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叶飞概念殃及池鱼 机构不应“一刀切”回避小盘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5-19 10:22

    每经评论员 朱万平  

    私募大V叶飞在微博爆料市值管理黑幕事件持续发酵,被其点名的上市公司已超过10家。被叶飞点名的个股,近几日一度全线暴跌。而“叶飞概念股”的暴跌,更加深了A股市场对小市值股票的信任危机。笔者了解到,已有机构开始回避小市值股票,比如提高研究公司的市值门槛,网上更是传出疑似某机构的开仓条件:对象市值在200亿元以上,且20日平均日成交额5亿元以上。

    小盘股似乎成了被嫌弃的对象,某市值40多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跟笔者开玩笑道:“现在不是说,30亿元市值的公司路演,机构都不接待了么?” 

    从某种角度讲,外界对小市值股票的担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小市值公司股票盘子小,更容易被操纵。从叶飞点名的十多只个股来看,确实也是小市值股居多。而大市值股票盘子大,上市公司管理往往更规范,更爱惜“羽毛”,多数不愿卷入内幕交易、坐庄、操纵股价这种“烂事”。另外,参考成熟的资本市场,无论是美股还是港股,龙头的溢价也的确更高,更受机构的关注和追捧。 

    机构可以更关注大市值股票,这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首先,大市值股票很多是由小市值股票涨上去的,即使是如今市值超过3800亿元的山西汾酒,刚上市那会儿,市值也一度不到30亿元。市值大小并不是判断公司价值的关键,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在于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前景如何,能否持续创造价值。机构投资者不应“一刀切”,不能以市值大小论英雄。 

    其次,目前A股有4400多家上市公司,而总市值在200亿元以上的只有760家左右,占比约17%。如果机构资金过于集中到大市值公司,那么A股的抱团效应将更加严重,可能造成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为了避免基金经理等暗箱操作,机构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一刀切”地拒绝小市值公司的股票,这实质上是“懒惰”和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体现。这种“懒惰”不仅无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可能使得机构自身逐渐丧失发现优质公司的研究能力。

    10年前,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石油,而今天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是贵州茅台,这放在10年前怕没人会想到。实际上,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中,虽然有些公司市值不高,但其身处朝阳产业,并在一些细分领域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地位。加之这些公司的管理层比较勤勉尽责,完全有可能成长为新的巨头。如果只是因业绩尚在发展中市值不达标就被机构拒之门外,对机构而言无疑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小市值公司也蕴含着机会,机构投资者要以长远的眼光,加大研究和挖掘力度,客观看待一家上市公司,不应让众多优质、有潜力的小盘股被错杀。同时,投资者也不应一味去追概念,跟风一些风险高、争议大的公司。

    至于机构内部如何防范基金经理参与操纵股价或者类似叶飞爆料的“杀猪盘”,笔者认为应该多管齐下,从内部持续加强管理,让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在阳光、合规的环境下进行,并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廉洁和操守教育,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打击各种内幕交易和“坐庄”行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生病动辄花费上千,养宠物堪比养娃!给猫猫狗狗买保险,能拯救铲屎官们的钱包吗?

    下一篇

    湖南女法官遇害案一审宣判 被告人向慧被判死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