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们怎么才能尽量避免人性弱点,以更好的体验达成“长期持有”呢?
小诺最近留意到,继基金成为新一代社交工具、衍生出“相亲角”、基金新词库后,又硬生生把基民逼出了语文潜能,甚至衍生出了各式门派。很多基民表示市场波动来临,“内心有被波动到”。
正值一年一度的“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到来,让小诺带你看看,养基之难,难于作诗篇,到底怎么破?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些基民抱着“搏一把”的心态入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基先知。一江春水向东流,买点看看行不行。
而当波动再次来临时,发现和预期相差太远,“基冻难耐”之下,只好又割肉赎回,或被动持有,极大地影响了持有体验。
还有一些投资者则是在购买时,没有在投资时长、金额、收益预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结果遇上市场情绪起伏、短期用钱需求等因素时,无法由长期视角做出理智的决策,导致抱憾离场。
市场波动来临时,一些“表示内心有被波动到”的基民如是写道:
轻轻地我卖了,正如我轻轻地买。我轻轻地招手,作别基金的五彩。那深沉的波谷,是夕阳中的阴霾……
其实不用“方”,市场波动是客观现象,市场情绪、政策等因素都或多或少会对市场产生影响,而市场终归会回到正常的价值轨道上。
同时,市场波动并不等同于风险!
市场短期波动和投资风险并无直接关系。所谓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
——查理·芒格
回溯过去,A股其实是个长期螺旋上升的走势,上行期间,波动无数。如果因为短期内的波动,选择割肉离场,那么账户的“浮亏”便有可能转为“实亏”,造成实质性的亏损风险。
换个角度来看,正所谓风险收益同源,如选择中途离场,避开风险的同时,还会有可能遇到它的对立面——错过收益。
之前一则投资相关新闻火上了热搜:
有位阿姨去券商销户时被告知,13年前账户里投资的5万块,忘记了~没曾想,如今已成了500万——翻了100倍!
或许当中有运气的成分,但有个值得我们留意的点——她在无意中降低了短期操作的频率,克服了许多不理性因素的影响,切实做到了基金投资长期持有。
据银河数据统计,十五年间,全市场同期主动权益基金(包含主动股票型基金及主动偏股混合基金)的收益充分体现了权益基金的长期赚钱效应:
把时间轴拉长来看,在长期持有的“加持”下,权益类基金的过往收益率和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提升效果,这充分说明了长期投资的优势。
可真正把基养起来,却并不简单,长期持有就更见真章。前文被逼上诗路的各派当代基民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基民们怎么才能尽量避免人性弱点,以更好的体验达成“长期持有”呢?
小诺给大家安利一个简单的公式:
长期持有=持有前准备充分+持有时减少纠结+基金素质过硬
用当代“养基”诗人的话来讲大概是这样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牛人牛基,君子好逑。前路波动,左右颠之。投前选好,涨跌不惊。莫轻言弃,坚持初心。待到牛市,钟鼓乐之。
长期持有是一个投资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投资的原因。想要做到长期持有,除了投资者自身外,基金的素质也十分重要。
当潮水褪去,你会发现——语文好的,都去买基金了。
希望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能有所收获——波峰如聚,波谷如怒,多年兴衰投资路。涨,心有数;跌,心不怵。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对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