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何小桃
昨晚,投资界传来一则令人悲伤的消息:
耶鲁大学发布消息称,投资大师、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于5日因癌症去世,享年67岁。
前摩根史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巴顿·毕格史曾表示:“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他们是史文森和巴菲特。”
除了其教父级的投资地位,在中国,史文森因其为张磊的导师身份而被熟知。作为大卫·史文森的学生、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凌晨2点发文哀悼恩师,感慨“传奇永不落幕”。
大卫·史文森是谁?
北京时间5月6日晚间,耶鲁大学以“纪念大卫·史文森”为题在其官网发布了悼念信,由现任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撰写。
苏必德在信中称,大卫·史文森在与癌症进行了长期而勇敢的斗争后,于昨天(当地时间5月5日)晚上去世。本周一,大卫·史文森和他的老朋友兼同事高桥院长(Dean Takahashi)讲授了投资分析这一学期的最后一节课,他们共同执教了35年。
哀悼信中介绍了大卫·史文森的过往经历和成就。198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大卫·史文森曾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和雷曼兄弟公司工作,1985年回到耶鲁领导学校的投资办公室。在他的指导下,耶鲁捐赠基金投资业绩斐然,使他成为机构投资者中的传奇人物。
大卫·史文森初接手时,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只有13亿美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基金规模达到312亿美元。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是美国表现最好的大型机构投资者之一。在截至2020年6月的10年间,耶鲁基金产生了10.9%的年回报率,在八所常春藤盟校中排名第一,在过去20年里,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年回报率为9.9%。
从投资策略上看,大卫·史文森对耶鲁基金的资产配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前该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大卫·史文森分散风险,引入海外股票、大宗商品等资产类别,并且配置私募股权为主的高收益低流动性资产,并引入新资产类别,配置量化对冲等新型产品。
正如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在声明中所写的那样:“大卫革新了机构投资的格局,他的思想在耶鲁之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天生的老师,他培养了一代机构投资者,这些人后来在其他学院和大学的投资办公室担任领导。”
大卫·史文森为后世留下了两本著作,一本是《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另一本是《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大卫·史文森也多次谈及择时的问题,在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公开课客座演讲时,他提到:“金融市场上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投资期限太短,只关注基金的季度收益率是相当不妥当的。你无法靠只持续了一个季度的投资,或月进月出的方式来获得巨额收益。只有通过将投资延长至三年、四年乃至五年,才会出现大量的获利机会,沉迷于愚蠢的短线操作是无法得到这些机会的。”
张磊连夜撰文哀悼:
传奇永不落幕
除了其教父级的投资地位,在中国,史文森因其为高瓴资本张磊的导师而被熟知。
张磊曾说求学和职业生涯中,耶鲁大学基金是他的一大转折点。
史文森给张磊上过课,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耶鲁投资办公室的面试室里,他不苟言笑,面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没有一丝惊讶,在面试过程中,张磊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回答“我不知道”,这反而让史文森感到惊讶,因为其他学生就算不懂也要假装精通侃侃而谈,而张磊的坦诚却打动了史文森,因为在他心里,诚实比能力重要。
在耶鲁办公室实习,让张磊真正从投资的角度理解了金融体系的本质,包括供求配置、风险管理、支付清算,更重要的是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这些经历让张磊构建了一套独立的研究系统,掌握了寻找独特视角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史文森与张磊
2005年6月高瓴刚刚成立,2005年,获得MBA文凭的张磊说服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交给他2000万美元资金用于投资中国新兴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基金的自由度非常高,投资范围可以横跨天使、VC、PE和二级证券市场。
而张磊也给了恩师颇为丰厚的回报,高瓴资本已经累计给斯文森的投资带来了十几亿美金的收益。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说:
“许多时候的人生际遇,是上天无意间给你打开的一扇窗,而你恰好在那里,某种意义上,是耶鲁投资办公室定位了我今后事业的坐标系,让我决定进入投资行业。”
导师去世,张磊凌晨2点发文哀悼,感慨“传奇永不落幕”,追忆了他与导师的过往点滴。
附张磊悼念信原文:
多位私募大咖社交媒体发文
深受海外投资理念影响的中国投资人也为这位投资教父的离世表示惋惜。但斌、王庆、杨天南等多位中国知名投资人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
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表示:“看到投资大师、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辞世的消息有点震惊,才67岁,对于投资人也是在最好的年华!一代传奇落幕。”
金石致远CEO杨天南转发了大卫·史文森离世的消息,并称其为“一位伟大的投资家”。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则转发了有关大卫·史文森的一篇旧文,以表纪念。
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上海证券报、券商中国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