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郁彪 每经实习编辑 陈剑锐
4月28日,“副处长送外卖12小时赚41元”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笔者了解,前一日晚9点,北京卫视系列纪录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播出,纪录片中,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拜师”外卖小哥,体验了一天送外卖的工作。
12小时里,王林共完成5单送餐,收入41元。他累瘫在马路边直言:“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我们小哥要有收益的话,必须要抢那么多单。”比如他的“师父”能同时配送15单。而他一单跑了近一个小时,只挣了6块6,因为送晚了要扣60%。
外卖小哥的真实处境以及副处长体验后真情实感的流露也引发了许多外卖小哥的“共鸣”和网友的“共情”。
而回想上一次外卖小哥生存话题引发全民讨论,起因还是去年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刷屏。文章直指外卖骑手在强大的系统驱动下,为避免差评、维持收入,不得不超速、违章,直接导致外卖员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等。
从屡次三番成为全民热议话题,不难看出,复杂的多方因素之下,外卖小哥处境相对不容乐观的问题并未出现“大跨步”的实质性改善,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对包括外卖小哥在内的一线劳动者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全民热议之时,开始懂得“换位思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针对“副处长送外卖12小时赚41元”,各地网友纷纷直呼:希望这样的换位体验能够多一点。央视新闻也发表评论称,切身体会外卖员遭遇的种种问题,必将给他的工作带来更多思考与推动。管理决策部门一定要带着问题导向,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副处长需要换位思考,体察民情,走完流程要走心,送完外卖得送政策,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在笔者看来,外卖小哥不只为系统所困,看似逻辑简单的工作背后,有着多方利益复杂的牵绊。而包括外卖小哥在内的一线劳动者在与广大消费者进行沟通时,“情绪”往往决定了双方将付出更多成本,稍有不慎又很容易造成极端。
当问题仍未有标准答案之时,换位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副处长需要带来切实政策之外,而完整体验外卖小哥工作流程,用实际行动去感同身受,同样意义非凡。
笔者认为,外卖小哥之外,还有快递小哥、货车司机等,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如今便捷舒适的美好生活。而“换位思考”也并不是要求各方在冲突造成之时简单地选择各退一步,而是应当在充分沟通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冷静之后选择与他人、与自己“和解”。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