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正强股份这份招股书,投资者只能一页一页浏览,无法通过关键词查找关键信息,其背后的用意为何?
◎不管公司的出发点是什么,客观来看,这种做法加大了社会公众对招股材料深入解读和研究的困难
每经记者 朱万平 每经编辑 文多
“招股书的初心是给投资者看的,结果现在却变了味,对投资者很不友好。”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王骥跃是在与记者交流杭州正强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强股份)招股书(上会稿)时,说出这番话的。作为一家瞄准创业板的公司,正强股份对招股文件进行“加锁”,以至于投资者只能查看,而不能对内文进行查找和打印,对公众研读招股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王骥跃此前在国内知名机构——华泰证券投行部工作多年,也曾频频为行业发声。而对于正强股份这种对招股书(上会稿)进行“加锁”的做法,王骥跃也认为不妥,应该批评。
此次IPO,正强股份瞄准的是创业板。目前,创业板实行的是注册制,注册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充分信披的背后,信息的充分流动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充分理解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然而,正强股份似乎并不这样想,在其披露的招股书(上会稿),进行了大量的人为设置限制,被重重“加锁”。
图片来源:截图
4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深交所官网上,下载了正强股份的招股书(上会稿)。这份招股书的PDF版本文件达到了164兆,相比之下,一般公司的招股书都只有10多兆、甚至是几兆。
打开正强股份这份招股书,投资者只能一页一页浏览,无法通过关键词查找关键信息,更不用说复制和粘贴任何信息了,即使想要打印出来,也是不允许的。
正强股份明知道招股书是给公众投资者看的,反而设置障碍,其背后的用意为何?4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并发送采访问题至正强股份方面,均未获回复。
事实上,正强股份这种近乎于干扰信息披露的手段,在圈内并不是秘密。不过,其他的拟IPO公司往往只做一点简单的限制,比如不允许复制和粘贴(但是可以查找)等。这种简单的“锁定”限制,只要通过一些软件进行简单处理后,便可以恢复。
而正强股份的问题在于,因其“锁定”手段复杂,通过软件已经无法解锁,必须通过一些付费手段才能解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咨询相关服务发现,要付费几百元,才能实现可查找、可复制、可粘贴的功能。
“正强股份这份招股书(上会稿)应该先是将其图片化,然后再将其PDF化。”王骥跃向记者表示。
正强股份对招股书(上会稿)做出的限制,加大了社会公众对招股材料深入解读和研究的困难,并使得信息披露中如果隐含了风险亦更难暴露。这是否符合创业板注册制的精神?
一位投行人士认为,正强股份这份对外的招股书(上会稿)绝对不敢摆在监管的案头。实际上,拟IPO企业提交给监管部门的招股书都是Word版,而且肯定是可以查找。“因为审核员也是要通过查找功能来进行搜索”。
正强股份为何要这么干?王骥跃认为,这可能是为了给一些媒体、自媒体以及写举报信的人制造一些障碍。他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对招股书的信披格式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特别是在实施注册制的创业板和科创板,“此风不可长”。
“对于招股书的信披格式,深交所是有相关规定的,但应该没有规定到那么细致。”一位接近深交所的人士表示,也可能是显示问题。
冲刺创业板的正强股份,在招股书(上会稿)中处处设限。而这背后,正强股份自身实力,也相对不够硬。
正强股份位于杭州,主要生产十字轴万向节总成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在杭州,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钱潮(000559.SZ)是其竞争对手。
去年,正强股份的营收不到3亿元,而行业龙头万向钱潮营收约109亿元,正强股份连后者的零头都不到。去年,体量是正强股份几十倍的万向钱潮,营收实现了正增长,反而正强股份营收连年下滑。2019年和2020年,正强股份营收分别下滑了4.5%和7.55%,归母净利润基本也是止步不前(如下图)。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上会稿)截图
4月16日,正强股份将接受创业板上市委的审议。在营收连续两年下滑的情况下,正强股份是否符合“高成长性创新创业公司”的创业板定位呢?
除面临业绩疲软的风险外,今年2月,正强股份前五大内销客户之一的四川绵阳三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绵阳三力),还因为污水排放超标被当地监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一个月的处罚。
绵阳三力是正强股份的重要客户,近年来,绵阳三力每年为正强股份都贡献了1300万元以上的收入。绵阳三力被当地环保部门限制生产,对正强股份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图片来源: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下载文件截图
此次IPO,正强股份前后经过了多轮问询,包括公司技术的先进性、与竞争对手万向钱潮的竞争对比以及公司毛利率等诸多问题。
正强股份在回复中称,自身具有技术研发、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其营收规模不足万向钱潮的零头,且万向钱潮去年营收还在增长,而正强股份营收已连续两年下滑。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