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500年前的宝墩文化,3500年前的三星堆文化,到3000年前的金沙文化,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孕育积淀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特质。
*2018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1172亿元,到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跃升至1805亿元,涨幅超过600亿元,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至今,文创产业已成为城市新兴支柱产业。
每经记者 董兴生 杜蔚 每经编辑 宋红
提起成都,最先上头的是什么?是火锅、川菜,是蜀绣、变脸,还是春熙路的大熊猫、玉林路的小酒馆?
不管是什么,总有一种事物,是对成都的专属记忆。而这些记忆汇集起来,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从4500年前的宝墩文化,3500年前的三星堆文化,到3000年前的金沙文化,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孕育积淀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特质。
金沙遗址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种独特气质,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就变成了多元、活力、开放、繁荣。尤其是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至今,文创产业已成为城市新兴支柱产业。
体现在数据上,2018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1172亿元,到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跃升至1805亿元,涨幅超过600亿元,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而10%的数字,折射出这座城市文创竞争力和活力的蓬勃发展。
从2018年到2020年,成都文创何以在短短三年间“创”出了一条新路?
2017年4月,成都,一场关乎未来的大会举行。
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确立了成都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向,成都从此走上了一条理念更创新、格局更广大的新发展道路。
如今,每个成都人都熟悉的“五中心一枢纽”,就是在当时确定下来的。
所谓“五中心一枢纽”,便是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提升城市能级。
从中可以看到,文创产业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可观可感的。
而在那之前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经提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
成都会如何发挥文化的动力作用?
也是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天府文化”第一次正式被提出。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从那之后,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逐渐深入人心。
天府文化是在传承巴蜀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支根深蒂固的地域文化。
4500年前,古蜀先民就在成都平原建立起聚落中心,宝墩遗址就是证明;2400多年前,古蜀国开明九世“徙治成都”,因“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取名“成都”。
成都也因此成为城址未变、城名未改、中心未移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十大古都之一。
数千年来,成都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秦、汉、晋、隋皆因得蜀而统一天下。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封建王朝均建都成都。
当时,成都不仅是全国有名的商业城市,也发展出灿烂的文化。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赋予了天府文化善于对外来事物进行积淀、升华的文化特征,能够充分吸纳、积淀巴蜀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之精华。
成都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诗圣杜甫在成都写下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张籍写下了“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陆游写下了“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
行走在今天的成都,浣花溪、文殊坊、琴台路、羊市街……一个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名,让人仿佛穿越回古时候,一股厚重感油然而生,更别说还有金沙遗址等更为远古厚重的文化遗产。
成都特色——采耳
古老和现代同在、传统和开放共生、烟火和时尚并存,是所有人对成都共同的认知。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成都一直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和美誉度。
鲁迅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天府文化是对悠久成都历史文脉精髓和旗帜的萃取,也是对成都文化发展坐标和愿景的标定,充分彰显出了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成都要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研究阐述天府文化中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不断推出艺术精品,以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激发天府文化活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塑造天府文化风范,进一步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此以后,成都文化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征程。
天府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以此为魂,成都文化产业的巨轮朝着崭新的2.0阶段——“世界文化名城”驶去。
2018年9月,成都召开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提出要用天府文化连接世界,把成都建设成为“蜀风雅韵、中国气派、别样精彩”的世界文化名城。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成都提出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就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现实路径和时代表达。
三年多来,“三城三都”建设如火如荼、齐头并进。尤其是“文化+”概念被提出,成都文创产业向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迈进。
目前,成都共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10家、省级23家,市级文创园区31家,吸引了近千家各类文化创意、艺术设计、现代时尚等机构、公司和工作室入驻,营造出浓厚的现代时尚和艺术创意气息,有效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
今日头条、完美世界、力方数字科技、域上和美、可可豆、索贝、梵木、艾尔平方、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文旅集团……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数字文创等领域的优秀文创企业等均聚集于此。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帅灵茜 摄(资料图)
文创产业集聚,也有力地带动了就业。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文创产业吸纳就业人员108.8万人,同比增长3.9%,增速比全社会从业人员高0.7个百分点;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11.3%,高于同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GDP占比2.7个百分点。
丰富的人才资源,打造出《王者荣耀》《哪吒之魔童降世》《成都偷心》等一批现象级优质文化IP,千年蜀都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音乐艺术、文学创作和文博书店等方面的影响力辐射全国。
2019年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在成都拉开序幕,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运动会、射击世界杯、羽毛球汤尤杯、足球亚洲杯等多项国际顶级赛事将在成都举办。越来越多国际性大型赛事落地背后,也是成都文化魅力的彰显。
同时,成都还推进文创金融深度融合,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西南首只文创产业投资基金、推出“文创通”贷款产品、建设每经国际路演中心、打造成都市文创企业上市培育基地等多项有力举措,着力构建健康高效的文创金融生态,助推文创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丰沃的文创土壤、深厚的文创资源、优秀的文创项目、多元的文创金融生态让成都文创产业,交出不断攀升的成绩单:从2018年到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以双位数增长,分别为1129亿元,占GDP比重达7.64%;1459.8亿元,占GDP比重达8.58%;1805.96亿元,占GDP比重超10%。
萃取天府文化精华,融合创意创新智慧,“三城三都”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现实表达,亦是其魅力和价值所在,成都已然搭起了世界级“文创舞台”。
通过举办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重大品牌活动,推出夜游锦江、5G智慧公园城市融合发展项目……成都让“文创+旅游”“文创+商业”“文创+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衍生品以“文创+”形式跨界融合。
成都的国际交往不再停留在送个“大熊猫”、吃个川菜等表层文化符号上,而是通过推动天府文化“走出去”,向全球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天府之国。
沿着天府文化与“三城三都”深厚积淀的脉络,成都将“雪山下公园城市”的形象,栩栩如生地镌刻在大众心中,在亮出最耀眼slogan的同时,成都文化产业巨轮迅速迈向3.0阶段——践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将文化作为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范畴。
翻开城市发展史,在世界级城市的路径中,不论是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还是东京上野公园、巴黎布劳涅森林,都暗藏着独特的绿色密钥,这是城市弯道超车的关键。
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到“示范区”,标志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始终坚持了以“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发挥城市独特生态本底、鲜明生活特质、西部地区极核、国际门户枢纽作用,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建设公园城市,成都拥有丰富的自然条件。坐落于盆地中央的天府之国,身侧围绕龙泉山、青城山、西岭雪山,都江堰的水则赐予她灵动与活力。早在公元前256年,李冰修筑都江堰,就让世界最早的生态城市应运而生。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0年,成都规划建设青山绿道蓝网,全面启动首批76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有序推进“百个公园”示范工程,稳步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修复,新增绿地面积2004万平方米,保护修复川西林盘204个,成功举办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
于公园城市而言,并不是简单地多建几座公园,而是充分发挥生态价值,激活城市空间的经济、美学价值,增加城市竞争力。2020年,成都持续增强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的辐射作用,聚焦高能级重大项目,集中开展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新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38个、实现总投资6855.91亿元,百亿级重大项目20个。
公园城市是成都最大的新经济场景,最大的新经济平台,可以叫做“城市级的场景”。在这个之下,有很多“产业级场景”,同时也会催生更多的“企业级场景”。
公园城市一片生机盎然,天府绿道等生态空间让市民触手可及,激发了创新创造的活力,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机载体。
锦城绿道建成后,将人均增加10平方米绿地,形成133平方公里生态公园、20平方公里生态水系、24平方公里城市森林、8条一级通风廊道,保护35.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
成都锦城湖绿道
“绿道+”成了公园城市的热词,“绿道+夜市”的夜游锦江项目、“绿道+乡村旅游”的明月村……特色场景120余个,成都15个文旅(运动)功能区也会随着“绿道+”发展快速提升能级。
近年来,涌现出梵木创艺区、明堂创意工作区、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等文创产业园区,与特色街道、文创空间一同为成都集聚人气、财气、文气,释放了消费潜力,助力成都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还涌现出五岔子大桥、城市之眼等网红打卡点位260余个,有机嵌入生活、文化以及消费场景,引入锦书来、拉咖雷森等消费品牌100余个,全力释放了天府绿道的商机。
成都正以天府文化为引领、加快推进世界文创名城建设,用来标注自己的成长坐标,公园城市将给这座城市的崛起带来奇妙的化学反应。
2021年初,开年大剧《紧急公关》在央视和视频平台火热开播,微博热搜一个接一个。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在成都选景300多处的剧集,在拍摄过程中曾遭遇危机。
剧组在成都拍摄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主演黄晓明和全部剧组工作人员立即停止拍摄,就地待命。拍摄中断还只是一个困难,出品方的资金也出现了危机。400多号人的剧组陷入停滞,让出品方损失惨重。
其实,《紧急公关》项目只是疫情初期所有文创产业的一个缩影。
图片来源:紧急公关官微
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KTV、网咖等娱乐场所全部暂停营业;书店、影院等文化场所也关门谢客;许多中小微文创企业无法复工复产……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成都文创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行业生产戛然而止。
焦灼、迷茫,是文创产业从业者共同的心情。经营中断,就意味着没有营收,但该支出的成本依然在不断堆积,进而陷入困境。
面对文创产业遭遇的“黑天鹅”事件,成都相关部门行动之快、施策之准,令人动容。
2020年3月初,成都率先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包含20条措施,为企业复工满产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文旅20条纾困政策”。
纾困政策中,在市级文产、旅游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资金用于文旅企业疫情纾困和发放消费券;对实体书店、文创园区减免租金;对文创行业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经费补贴;加大影视行业扶持力度……每一条政策,都旨在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这就不得不提到成都重点推出的“文创+金融”模式,以及在这一模式下打造的“文创通”产品。
简而言之,文创通就是总体通过成都设立的市级文创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实行风险补偿、风险分担,通过市级文产专项资金进行利息补贴和担保费补贴。
前面说到的《紧急公关》项目,就是“文创通同舟行动”首批获贷的30家企业之一。正是这笔雪中送炭般的2000万资金,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2021开年大剧才得以顺利诞生。
截至目前,“文创通同舟行动”已经支持了全市176家文创企业,累计金额达10.7亿元。这些资金有效帮助了文创企业应对危机并且转危为机,也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实际上,成都相关部门也正在加快建设文创金融生态圈,从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路演孵化、金融科技四大路径,促进金融资本与文化创意资源高效对接,加快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创金融合作生态体系。
在疫情背景下,“文创+金融”“文创+科技”迅速爆发出威力。
正是因为一系列迅速而精准的应对举措,疫情期间,成都文创产业迅速恢复了元气,率先复工复产。
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805.96亿元,同比增长23.7%,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单从增速来看,文创产业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产业板块,在全市重要经济指标中增幅第一。
成都文创产业,在顺境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创造奇迹。
图片来源:除标注外,均为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