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强劲的制造业基础与较优的劳动人口结构,未来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抓手又在哪里?
每经记者 方京玉 每经编辑 张海妮
随着佛山、东莞等制造业重镇向高科技转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竞争力能否全面转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决定了湾区经济的未来方向。基于目前湾区经济基础及条件,未来经济发展的抓手在哪里,又如何合理驱动几大经济抓手并驾齐驱?
3月26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2021年“黄埔金融峰会”上表示,未来大湾区的竞争力在于高科技与制造业。“中国要保持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这一战就是能不能走向高科技。目前劳动力的年轻化是湾区的潜在资源”;“发展的抓手是什么?第一个是2060碳中和,第二个抓手是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大潮。”朱民称。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认为,如何塑造大湾区的金融格局也是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未来数字货币是改革方向之一。
朱民表示,对比2010年与2019年数据,粤港澳大湾区GDP占全国比重是下跌的,但工业占全国比重几乎没有变化,说明核心还是在工业制造业,同时高科技占全国的比重也较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在高科技、制造业。”他称。
目前,以东莞、佛山为代表的湾区制造业重镇正在寻求高科技转型。在社会老龄化比例迅速增长的今天,人才依然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因素。“未来50年中国会迅速老龄化,但是过去十年里大湾区的老年人占全国比重是下降的,但是全国总体老年人口是上升的。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在吸收年轻人,我们的劳动力在年轻化,这是一个最大的潜在资源。”朱民表示。
有了强劲的制造业基础与较优的劳动人口结构,未来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抓手又在哪里?
朱民认为,湾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抓手是“2060碳中和”。“大湾区的基础是制造业,制造业要跟着能源走,都得进行科技创新。比如光伏转换效率的提高、氢燃料电池、核聚变电池等一系列的储能。我们估计今年开始在碳中和能源上面的投资每年是1.5万亿,以后增长到2万亿左右,以后就是5万亿到10万亿的规模,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说。
朱民在现场表示, 第二个抓手是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大潮。“我们现在还在哪里?从整个技术的运用来看,我们还在4G阶段。我们要从4G走向5G和云。但5G不是根本的目的,5G只是一个基础设施,最终我们要走向5G区块链,5G是要把物连起来。我们的未来是要走向物连的社会。这是什么?制造业。”他称。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会上提出,要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地发展下去,就要注意(打造)它能够持续的条件。
贺铿举例称,欧洲有很多著名的经济湾区,但后来都“褪色”了,比如近代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以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首都,过去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世界级湾区。但有的因为制度变化,有的因为资源条件的变化,最后都逐渐地“褪色”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则需吸取国外湾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在粤港澳2+9,共11个城市中,3种货币如何融通,这是一个货币一体化、金融融合一体化的问题。”“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价值的尺度,所以货币的价值一定要稳定、可靠,而不是用来投机。再者,希望它是保密的。现在货币改革的方向比较明确,就是加密的数字货币。”贺铿现场表示。
贺铿认为,想要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内部“2+9”城市的货币流通问题,在区块链技术之后,数字货币可能是改革的方向。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想要实现真正的融合互通,需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明确的定位。
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走特色发展路线,应兼顾金融中心的角色,类似纽约;具有创造中心功能,引领科技向前,类似旧京山;同时又是一个大的制造业中心,类似东京,“我们有条件、有信心,应该融合这三个湾区经济的特点,我们能够搞得成”。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