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普惠便民要注意吃相 共享产品难靠涨价续命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3-24 09:14

    每经评论员 王郁彪

    “共享单车1小时6.5元?吓得我赶紧快蹬了两脚。”共享单车大肆涨价后,网友调侃自己成了“老司机”。玩笑归玩笑,但原本普惠便民的共享产品近期似乎已经沦为“吞金兽”,消费者直呼“用不起”。

    历经早期以价换量进而抢占市场的“野蛮生长”后,共享单车市场不少企业“退场”,留下一地鸡毛。共享单车从早期资本扩张下的“免费骑”到“一元时代”再到如今缩短骑行时间计量,每小时普遍提价到6元左右,渐渐露出集体涨价姿态。

    日前,央视评论更是发文“喊话”共享单车老板们:集体价格上涨的背后,虽然有资本变现和资金回笼的压力,但是“把割韭菜的镰刀”伸向消费者,割得太急,吃相实在有些不雅。

    与共享单车一样,同乘共享经济东风,但如今“听取涨声一片”的还有共享充电宝。虽同样饱受“涨价争议”,但事实上,与共享单车捉襟见肘的盈利能力不同,共享充电宝却是共享经济市场为数不多的盈利产品。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Trustdata数据显示,2019年,街电科技、来电科技、小电科技、怪兽充电四家公司已占据市场96.3%的份额;艾瑞咨询数据则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完成79.1亿元的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41.3%,在共享充电宝“一元时代”,四个头部玩家均已实现盈利。

    虽然既没有科技含量,也没有颠覆时代的创新,但共享充电宝企业依然“走俏”资本市场。

    前不久,怪兽充电正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文件,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而在此之前,小电科技早在2020年6月便与浙江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目前已经开始接受第二轮辅导,预计于今年三季度登陆创业板。两家公司的投资阵容也都堪称豪华。

    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成本投入,除了用以购买充电宝、充电装置等硬件设施外,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与商家、合作伙伴就POI(租位)达成协议的激励费(包括入场费和佣金)。一面是收入结构单一的运营模式,另一面是行业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的“扩张”成本日渐高企,共享充电宝账面上的盈余必然是来自消费者的钱包。

    盈利模式单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加之相关技术、服务等创新能力滞后,共享充电宝企业短期内难以形成自身竞争壁垒,前期用资本堆出来的规模也只能沦为“无效规模”,后期光惦记着消费者口袋里的几块钱,笔者以为,不如再多想想其他“生财之道”。

    而单就涨价事件本身而言,据笔者观察,目前市面多数共享充电宝未在醒目的位置标注价格调整等信息,在专业律师看来,这实际上触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忽视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而涨价乱象之外,运用隐藏在小小充电宝里的木马程序,盗取用户信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更是悬在共享充电宝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笔者呼吁,便民普惠的共享经济产物不能“杀鸡取卵”式发展,秉持互惠互利原则,提高创新能力,强化服务理念才能越走越远。监管一侧,共享经济尚属新事物,针对其中的行业乱象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才能让朝阳产业真正“向阳”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全球知名公司24小时动态丨快手交出上市后首份成绩单;新浪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辉瑞计划利用mRNA技术针对其他病毒制造新的疫苗

    下一篇

    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046.3万剂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