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何小桃
3月13日,新华社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到,
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分别指的是什么?接下来到底怎么改?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
图片来源:摄图网
权威专家解读:
不会一步到位,个人有选择空间
小步调整:
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
金维刚: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
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弹性实施:
个人会有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这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分类推进:
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将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统筹兼顾:
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协同推进
金维刚: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还有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
人社部谈延迟退休:要取得最大公约数
专家:学术界倾向于1年延3个或4个月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对此,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曾在今年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相关情况。
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比如:美国、德国已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日本、韩国则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提高到65岁,澳大利亚计划2029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0岁。
对此游钧表示,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这些情况,只有立足国情的方案,才会是最佳的方案。
游钧强调,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要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过去十几年中,各种版本的延迟退休方案已形成了一些社会共识,但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当前考虑延退方案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延退的节奏、是否男女同龄退休、推出延退政策的时间表等。
房连泉认为,针对我国实施渐进式延退政策,从研究层面讲,绝大部分学术同行倾向于一年延迟3个月或4个月,这样既起到渐进的作用,又不会像一年延迟两个月、6年才能延迟一岁那样时间过长,各个群体能够普遍接受。
房连泉进一步介绍,延退方案实施的节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快速方案:2年延长一岁;二是基准方案:3~4年延长一岁;三是慢速方案:最长6年延长一岁。从实际操作角度考虑,延退节奏取决于政策推行的难易。
对于男女是否同龄退休的问题,房连泉建议,可以消除男女退休年龄差,实行同一退休年龄。对此也有两种考虑方案:一是在“十四五”期间内,同步实施男女延退计划,男性率先达到延退目标,之后女性退休年龄继续提高;二是男女同步实施,但女性延退速度快于男性。
专家:应设区间并细化政策
再将最后决策权交于百姓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采访时也谈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
董克用表示,世界上养老金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中之一便是现收现付、代际抚养的方式,即年轻人缴费,老年人养老。但如果年轻人少了,退休的老年人多了,就会出现养老金收支压力,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现收现付型。
董克用表示,养老金收支压力有4种办法来应对,一是年轻一代多缴费,二是退休人员少领取一些养老金,三是财政补贴,但这三点实施起来都很难。而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出现问题的时候,国际上首先想到的就是延迟退休。
董克用指出,就我国情况来看,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划定退休年龄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其实国家应该确定一个范围,比如60~65岁,慢慢延迟,这个范围内何时退休,还是要把决策权还给老百姓。
董克用举例说,例如美国最早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62岁,但是规定领取的标准年龄是65岁。即65岁可以全额领取,而选择62岁开始领的话,就要就少领20%~30%。同时,也可以延迟领取,延迟到70岁领取可以多增加30%左右。但由于人类劳动能力也受年龄等因素制约,若延迟超过70岁,则不再增长养老金的领取金额。
董克用认为,国家应设立延迟退休区间并细化政策,再将最后的决策权交于百姓手中。此外,考虑到工种差异和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延迟退休的政策中还应该留有弹性空间。
在延迟退休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时,推进延迟退休是否会对年轻人就业形成挤压也成了当前备受热议的话题。
年轻人有上述顾虑很正常,在董克用看来,对于一些专业技术岗位和公职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延迟退休带来的顾虑可能更多。
董克用表示,延迟退休是否会给年轻人就业造成挤压要从不同层面分开讨论。专业技术人员有很长时间的人力资本投资,发挥技能的时间越长越好,他们延迟退休实际对年轻一代不会造成影响,因为在这些领域本来年轻人就不是那么容易替代老年人的,比如新中医替代不了老中医,一些高校的教授也是退而不休。
除了年轻人,延迟退休也给临近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带来了焦虑。我国的劳动制度上,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与无固定期限之分。董克用指出,老年人担心若延迟退休,到了五六十岁可能会被裁员,那时候在市场上就很难找到工作了。我们若要推行延迟退休制度,还要在劳动制度上相配套,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每经APP
截至3月13日05:25,全球新冠肺炎确诊118357116例,死亡2625729例。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动态,请点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