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手笔引进高校,海南正在“复制”深圳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3-11 20:26

    能否成功?

    每经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布局新大学,异地办校区,争取政策、资源支持……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诸多代表、委员都在关注区域高校发展。

    就在不久前,海南省教育厅印发“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加快推进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三亚崖州湾科教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江东国际教育新区等重点教育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40所以上。

    这样的“大手笔”,立即引来各方关注。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资源薄弱都是海南最大的短板之一。全岛开启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后,海南被赋予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重要使命。不过,根据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4月以来,海南累计签约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共36所。

    两相对比,海南何以如此迫切?这条“通过开放解决薄弱环节”的路子,又是否行得通?

    补上短板

    海南高等教育起步晚、规模小、层次低,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南共有21所高校,仅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在全国排名倒数。其中,本科院校8所,公办本科院校仅5所。

    从代表办学水平的“双一流”分布情况来看,海南是全国10个没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省市之一,仅1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水平,也在全国垫底。

    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全国15个省市A类学科数量不到10个,包括海南在内的9个省市更直接“挂零”。

    教育资源匮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贸区、探索推进自贸港建设。在全新的战略定位下,人才短缺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年年底,时任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直言:“人才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最突出的短板、最紧缺的资源。”

    2019年初,现任海南省委书记、时任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又在公开场合谈到,房地产一业独大、人才短缺、物价偏高,是制约海南长远发展的三大“痛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海南省委会主委史贻云也在提案中指出,海南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水平不高,基础比较薄弱,“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与自贸港建设需求有较大差距。建议有关部委加大对海南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

    这个“最突出短板”,怎么补?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4·13”重要讲话指出,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等。

    2019年7月,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

    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更进一步,明确“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设立国际学校”等。

    “很多试点政策在全国都具有唯一性,特别是试点境外工科大学和职业院校独立办学,这在中国内地是绝无仅有的。”海南省教育厅自贸办主任邹文涛曾指出。

    加速布局

    各方利好政策推动下,海南不仅坐拥“全国最开放的教育发展政策”,也倾尽所能“拿出条件最好的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组团布局三亚崖州湾科教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口桂林洋教育园区,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等重点产业园区点状布局。

    2020年9月,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迎来首批高校入驻学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174名研究生。该研究院首批开设专业包括海洋科学、生物学、电子信息等。

    几乎同一时间,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正式动工。作为教育部与海南省共建的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自贸港十一个重点园区之一,其承担着“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试验田”的重任。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规划示意图 图片来源:陵水发布

    在具体分工上,两个园区各有侧重。

    比如,前者聚焦服务深海科技和种业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举办研究生院或研究院。截至2020年底,已有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先后入驻,其中5所已于当年9月正式开学。

    后者则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使命,主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进相关优势学科高校独立办学或中外合作办学。截至2020年底,英国考文垂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15所国内外名校首批签约入驻,园区40万平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动工,计划今年实现首批招生。

    此外,作为中国大陆首个境外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项目,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在琼独立办学项目于2020年8月完成签约,也将力争今年秋季开学。

    去年底,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签署《共同加快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合作协议》,又提出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支持举措:

    部省联合制定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实施办法;

    支持国内现有优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拓展示范办学;

    支持海南承接中国学生留学的教育消费回流……

    除了加速引进国内外高等院校,海南也不断在吸引高端人才上发力。

    2019年,海南大学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出台柔性引进人才政策。就在近日,该校披露,现年55岁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姚建宗已于2020年12月加盟海南大学法学院,担任教授。

    复制深圳?

    当下的海南,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的深圳。

    时间倒回十多年前,言必称“教育短板”的尴尬,同样出现在深圳。而现在,“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的传奇逆袭已成佳话。

    据深圳市原市长李子彬回忆,1995年,深圳开始“第二次创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对人才和技术都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而当时,深圳没有一所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只有市政府建的三四所大学和专科学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办几十所大学、上百家科研院所。

    为此,深圳决定采取“拿来主义”。1996年12月,深圳市政府出钱、出地,清华大学出品牌、派老师,市校双方合作成立全国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随后,深圳市政府又相继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合作成立深港产学研基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成立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

    1999年9月,由深圳市政府投资、与国内22所重点大学合作建立的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深圳虚拟大学园奠基。建成后,深圳免费为这些大学提供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免费提供中间试验的设备。

    “这些研究院和虚拟大学园后来得到快速发展,为深圳市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大批科研成果在深圳实现了产业化。”李子彬说。

    一组常常被津津乐道的数据是,落户以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600多家,投资企业400多家,培育25家上市公司。

    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近年来,深圳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年增长都在20%以上。相比之下,海南面临着更大的财政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主委过建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海南省委会主委蒙晓灵调研发现,近年来,随着入驻海南的教育机构和项目增多,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进各类教育机构的基本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主要由海南负担,而“海南财力十分有限”。

    教育的投入回报周期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深圳的成功经验,海南能够复制吗?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科翔股份:截至2021年3月10日,公司股东总户数合并普通账户和融资融券信用账户为25330户

    下一篇

    煤炭又在悄悄上涨了,还能涨多久?业内人士:短期内继续上涨的概率偏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