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化石能源企业需全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3-09 23:21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3月2日,吉林长春传来消息,从今年起,作为全国汽车产业基地之一的长春市将加速出行方式电动化步伐,出租车和公务车原则上不再增加或更新燃油车,同时吉林省、长春市和一汽集团等近日共同启动项目,拟在3年时间里投放3.4万辆新能源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用车,新建运营换电站120座。

    这一看似只是个地方政府采取的举措,背后却反映出我国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正积极作出多种努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围绕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委员自然会有一番热烈的讨论,但无论怎样,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调整都势在必行。其中,化石能源企业的低碳发展更是关注的焦点。化石能源企业的转型之路在哪里,化石能源行业如何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迫切需要找到答案。

    作为能源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中石化在我国绿色发展中一直走在前列。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中石化率先启动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战略路径研究,并正在积极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低碳发展经验和思路,对整个化石能源的碳减排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经头条特别推出的“奋斗中国·两会高见”栏目中,《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进行了专访。

    马永生 受访者供图

    中石化集团累计投入上千亿元加强环境治理

    NBD: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能源企业的低碳发展备受关注,请问中石化在这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马永生:在绿色发展上,中石化做得比较早。早在2011年,中石化就把绿色低碳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且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为此,我们后续在2012年、2013年又启动了碧水蓝天、环境整治工程,这方面的投入累计已达到上千亿元。我们正在制定公司新的发展格局,其中清洁、高效、低能耗是考核具体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

    中石化与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相关的一些指标,如能耗指标、排污指标等,有些是一票否决。这些标准在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定得还要更严、更高。在这一方面,从管理角度、投入角度,特别是在技术进步这一块,这些年我们的力度应该说是空前的。

    以成品油的升级为例,中石化是国内最主要的成品油供应商。从国二、国三、国四、国五到国六,国家整个成品油升级过程,中石化都是作为主体企业参与其中,包括很多标准,我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欧洲几十年走过的路,我们十几年就走完了,集团在这一块累计投入超过3000亿元。现在有些重点地区比如北京等重点城市,所用的一些成品油标准已经超过欧洲,在技术、质量等方面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

    而在清洁能源领域,中石化建成了世界上除美国以外最大的一个页岩气田,即涪陵页岩气田,在大家公认的化石能源中,它是目前比较清洁的一种。

    此外在地热资源利用方面,中石化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河北雄县和当地政府合作,并建立了依靠开发地热资源而推动的“无烟城”,这种模式现在已经推广到了陕西,在北方一些地区,按照我们的规划,“十四五”期间类似的无烟城还要再推广到几十个以上。

    我国投入运营的加氢站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NBD:我们知道,中石化一直在加强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下,发展氢能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马永生:2020年9月和12月,习近平主席两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为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为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方向指引。

    如何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是我国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端用能需求,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亿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布局,力争取得发展先机。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大力发展氢能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我国氢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相当于减少8357万吨原油消费需求。

    2020年以来,国家先后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各地积极出台配套规划和政策,推动氢能研发、制备、储运和应用链条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建成加氢站128座,投入运营101座,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氢能发展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NBD:当前我国氢能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呢?是否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马永生:美国能源信息署将氢能产业发展划分为技术研究、市场推广、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产业化4个阶段。目前,我国在副产氢纯化、气态储氢、高功率密度双极板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政策红利释放,产业投资加大,但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供氢规模和燃料电池汽车总量仍然很小。

    总体上看,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试点示范、市场推广阶段,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各方都看好氢能发展优势并进行产业布局,但已经出现产业雷同、重复建设的苗头。二是在PEM制氢、液态储氢、氢气压缩机、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技术、高端材料、装备制造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三是氢气作为能源管理的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如加氢的压力标准是70MPa还是35Mpa,管输是单输还是混输等。四是与传统能源相比,当前的绿氢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高,设施利用率低,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配套技术,实现经济性利用较为困难。

    NBD:在破解氢能发展问题上,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马永生:针对我国氢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我建议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绿氢”(风、光、水、核)原则,依托氢能产业园和化工园区建设,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工产业,引导绿氢制取、氢车应用、用能降碳、氢碳循环,超前加大高纯氢制备、加氢站、氢气储运设施、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有序推动煤、油、气等化石原料及燃料合理替代,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从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通过加强合资合作、协同创新,探索并推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制定。氢能全产业链管理涉及国家11个部门,需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完整、先进的全产业链氢能规范标准,强化氢能安全研究,推进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明确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标准和支持时限,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项目核准、规划、用地、安全、环保等行政许可建立绿色审批通道,早日实现氢能商业化和规模化开发利用。

    做好主业的同时积极推进“跨界”尝试

    NBD:近年来,中石化跨界经营引发社会普遍关注,中石化真的是“不务正业”呢,还是有新的考虑?

    马永生:中石化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我们拥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我们的专利数量位列全国企业前列,我们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既有利于国家人民需要,又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路径,切实履行好经济、社会责任。

    随着时代进步,新业态层出不穷。我们也在不断发现适合公司业务融合的新发展模式,这也需要我们把握住相关机遇。

    中石化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旗下2.8万家易捷便利店是我国最大的零售连锁终端,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优质平台。此前,集团也进行过一些“跨界”尝试,包括易捷咖啡、加盟快餐、充电服务、智能洗车、汽车销售、车险等。

    作为特大型能源央企,中石化必须坚守责任使命,全力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努力成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大国重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六个力量”。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石化的主业仍然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油品销售及相关业务。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每经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推动消费回升要把稳就业放在优先位置

    下一篇

    每经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建议收紧碳排放权配额,尽快完善碳市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