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 旭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
新华社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时,我国的“天问一号”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轨道上进行环绕探测,各项指标正常,仪器设备工作正常,今天又传回了第一张近火局部照片,这是中国首次拍摄的近景火面图像,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科学信息,等待着科学家去研究和挖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2月5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天问一号”传回的首幅火星高清照。2月12日,“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的影像也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
就在当天(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3幅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
“三步并一步”创人类深空探测先河
包为民表示,在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史上,火星总是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期待与遐想。截至目前,全球共开展47次对火星的探测,其中美国开展22次,俄罗斯20次,但三分之二的探火任务失败,这足以说明,探火之路险象环生。
包为民介绍,“天问一号”起点高、效率高、挑战大、创新强,一步就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探测,三步并作一步走,这将再创人类深空探测的先河。
包为民还透露,为了后续任务的顺利,“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后,还要对预选的着陆区地形地貌进行详查,对进入火星的飞行走廊的气象进行观测,以免着陆火星时遇上沙尘天气。
“经过综合风险的分析,我们将于今年的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开展后续的巡视探测。”包为民说。
火星是人类在太阳系中最近的邻居之一,目前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亿公里。“天问一号”在经历近7个月的奔火旅程后,终于成功开始绕火星飞行。从它第一次绕火星飞行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火星表面的环形地貌清晰可见。
今年宇航发射有望首次突破40次
包为民表示,去年恰逢火星探测的窗口期,世界火星探测精彩纷呈,美国、中国、阿联酋三国的火星探测大戏相继上演。“我们真诚希望以开放、共赢的姿态与世界同行,携手并进,共同为探索宇宙的奥秘奋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包为民介绍,今年,我国宇航发射将有望首次突破40次,我们的空间站将进入建造阶段,“天问一号”还将完成对火星的后续探测任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
《蓝皮书》提到,2020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推进相关战略部署。
据统计,2020年,全球共实施114次发射任务,追平1991年以来的发射次数纪录,发射航天器共计1277个,创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开展39次航天发射,发射89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到103.06吨,较上一年度增长29.3%。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