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东方富海合伙人王培俊:国内医疗产业有望复制中国制造在白色家电领域的反超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1-10 10:36

    中国医疗产业投资的一级市场机遇在于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而这也决定了投资机构要先于早期项目做出布局。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成熟期项目的投资收益相对较低,这与制造业、周期性行业投资逻辑有所差异。——东方富海合伙人 王培俊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在近十年间蓬勃发展,亦激发了创投资本的极大热情,从其投资前景的价值探索来看,新技术势必为传统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打开成长空间,融入国际产业循环。

    近日,东方富海合伙人王培俊在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内医疗产业有望复制中国制造在白色家电领域的反超。在他看来,中国技术相比先行者有更佳贴合应用场景的优势,故而为资本端布局早期投资提供商机,相关产品及专利有望跻身国际相关领域创新的排头兵。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医疗投资重点在技术的产业化

    从简单的看病吃药,到复杂的微创手术,再到精益化分子诊断,现代技术的发展不仅让人们的健康管理意识得到提高,也加速细分产业的不断发展,从而为医疗产业投资带来机遇。

    东方富海合伙人王培俊在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把技术比作是撬动产业发展的支点,那么资本就是放大作用力的杠杆。在他看来,中国医疗产业投资的一级市场机遇在于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而这也决定了投资机构要先于早期项目做出布局。

    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成熟期项目的投资收益相对较低,这与制造业、周期性行业投资逻辑有所差异。王培俊告诉记者,是市场供求关系使然,“医疗健康的投资有一定逆周期色彩,即项目的成长性会贯穿整个发展周期,投资早期项目最为科学。”

    在他看来,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不能以IPO作为标尺衡量好坏,因此他把基金的配置设置成为均衡配置型,即1/3早期、1/3成长期、1/3成熟期的Pre-IPO项目。这一思路从东方富海早期的专业化基金运作时期就已开始贯彻,即便在综合型基金也强调早期先入为主的思路。

    据王培俊介绍,最早的综合类基金设立于2007年,彼时也投出了像我武生物、扬帆新材、南京健友这样的上市企业;在东方富海转型专业化基金运作之后,2016年又设立了富海博晖(杭州)健康智慧医疗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期规模3亿,投了21个项目,配置在技术领先型的早期项目阶段。

    王培俊表示,未来还将设立一个医药二期基金,计划募集10亿。他坦言,随着规模的扩大,投资向后期延伸是必然的,但依旧会倾向于均衡配置思路,重点关注早期项目。

    “中国技术”贴合应用场景领跑世界

    从早期关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实现从0到1的跨越,欧美等经济体已在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技术产业化进程有所建树,但“中国技术”却往往能让技术更加贴合场景的应用。

    “这有望成为中国继白色家电、电子消费领域反超先行者的又一次机遇。”王培俊表示,这将会给中国医药、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各细分板块都带来产业性投资和发展机遇,使得国内的创投资源更好融入国际产业循环,成为国际产业链当中重要一环甚至跻身国际相关创新领域的排头兵。

    具体而言,他认为分子诊断是中国技术领先世界的一个缩影。以专注即时检测(POCT)的微型化设备为例,其可以在完全密闭的芯片结构中做到微型化、自动化并高度集成及检测,满足了POCT检测的优点:检测过程安全、快速、高效,以及设备集成化、成本低。

    东方富海也参与了POCT相关技术产业的投资。在王培俊看来,中国的技术尤其是在医疗设备和器械方面,很多方面的考虑都比欧美原研厂家考虑更加细致、更加贴合应用场景。

    所以,东方富海也在投资领域重点关注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据王培俊介绍,医药投资比例会占到一半以上,医疗器械会站到30%,剩下的部分为医疗服务,重点关注在技术改造方面有提升的项目。比如,邦耀生物就是东方富海在当年所投资的早期项目之一,目前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领先业界。

    强化基本面调研应对同质化竞争

    尽管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蕴藏着无限商机,但获得国内资本关注却是近十年的事情。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于2009年医改之后,医疗需求开始释放,但也滋生了行业同质化竞争,创新、创业、创投都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创业者而言,最大的困惑就在于无法构建技术壁垒而被倾轧。而对机构而言,盲目跟投只会在未来的市场中被证伪。一些缺乏商业模式支撑的所谓后期成熟企业,很有可能会在行业洗牌中被清理。

    王培俊告诉记者,医药跟消费品最大的差别在于产品本身,临床意义是基石。“如果技术缺乏适应症的生物学意义,就难以向产业化的过程迈进,即便有了产品,也难以在同类型产品中体现出优势。而产品的不良反应率、作用周期、耐药性等指标均是考量依据,创业者无法脱离现实需求闭门造车。”

    对此,他认为创投机构更要基于产品底层做判断,然后通过资本跟商业模式的叠加放大商业价值。“特别在多元化退出通道打开之后,我们更需要对企业基本面严加把关,避免创投资源浪费。”王培俊说道。

    欣慰的是,王培俊感到中国的创业者团队中,不乏有战略格局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经商,懂得取舍。作为投资机构来说,他更愿意扶持相关人才上马。他坦言,未来不仅仅要挑选赛道,还要选择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能放大自己的优势,弥合自己的劣势。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天风证券给予博睿数据买入评级:广阔蓝海市场的稀缺标的

    下一篇

    "同学圈"又出事!房地产老板向清华EMBA校友泄密,“情侣”双双大举买入,被罚没6500万,处罚面前各自飞?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