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实习记者 王思雨 每经编辑 梁宏亮
2020年注定因其不平凡而载入史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触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调整。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又为人们带来新的机遇。
回顾2020年,面向2021,我们不禁要问:面对变革,全世界应怎样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在危机中辨析新机,于变革中开拓新局。
身处科学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深度影响未来发展的今天,我们不禁想要探求:怎样才能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021年初之际,每日经济新闻重磅推出“巅峰对话:瞰见2021”系列策划。在第一季,每日经济新闻每经商学院将独家对话六位诺贝尔奖得主,围绕世界经济前瞻、科技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本期,我们带来的是对2012年诺贝经济学奖得主埃尔文·罗斯(Alvin E. Roth)教授的独家专访。
埃尔文·罗斯(Alvin E. Roth )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生于1951年的埃尔文·罗斯(Alvin E. Roth)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在博弈论、市场设计和实验经济学领域都有显著贡献,后在哈佛大学任教。
2012年,罗斯教授与加州大学罗伊德·沙普利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于他们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了表彰。
多样化的供应来源是解决供应链困境的关键
如今,在全球新冠疫情笼罩的大背景下,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全球供应链的阻断。全球商品流动受阻、关键产品的零部件生产中断、对外进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出现巨大变化。
面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困境,罗斯教授认为我们需要采取新的协调分配的方法共同渡过难关。
世界万物的生产环环相扣,铸成了一张全面却脆弱的网络。疫情的冲击,便让原本联结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多个“断点”。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我们当然遇到了供应链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不认为供应链问题是全球性的。”埃尔文·罗斯表示。
在他看来,供应链环节的集中导致了一定的脆弱性。“例如,在疫情大流行初期,美国的许多口罩都采购于中国的湖北省。但是,由于湖北武汉也经历了大流行,需求急剧增加,口罩也就采购不到了。”
埃尔文·罗斯认为,更多样化的供应来源,可在未来面临危机时,让供应链更加可靠稳健。“例如,一旦美国的本土供应受到干扰,稳健性部分来源于国外资源的多样化供给。”
调整经济运行方式
去年年底,新冠疫情仍在全球众多国家肆虐。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9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表示,目前美国每天都有10万至20万例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住院和死亡人数也在随之增加。他警告称,新冠病例的激增“在许多方面已失去控制”。
变异新冠病毒目前在英格兰多地的传播呈上升趋势。经过对最新疫情数据进行分析,英国政府14日公布了出现变异新冠病毒的情况,随后陆续宣布将首都伦敦、英格兰东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防控级别从第三级提升至新增加的第四级。当地时间12月30日,英格兰中部米德兰兹地区、东北部、西北部部分地区和西南部部分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级别将从31日起调升至最高的第四级。
埃尔文·罗斯表示,如果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在全球继续,某些商品的短缺将继续存在,但这种商品短缺的情况,可能与大流行初期的供不应求有所不同。
“例如,新冠疫苗出现后,最初显然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手段,来分配稀有的救助物资。”埃尔文·罗斯解释,在疫苗广泛普及之前,美国等国家还需要最大限度地在疫情限制下,调整经济运行方式。
“在美国,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开始。许多地方增加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家中的工作,并且改变了以前只能在商店中购买的商品的情况,增加了送货上门服务。”埃尔文·罗斯说。
注:本文采访内容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每日经济新闻》立场。
记者:梁宏亮
实习记者:王思雨
编辑:梁宏亮
视觉:刘阳
排版:王思雨 牟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