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药明康德披露的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18.15亿元,同比增长27.3%,归母净利润23.68亿元,同比增长34.17%。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双高与药明康德在外包行业产业链中提供的服务项目较为齐全有关。
每经记者 郑洁 每经编辑 魏官红
10这个数字,在国内创新医药界,称得上是个颇具分量的数字。以前创新药的行话有“双10定律”(即研发周期10年,研发投入10亿美金),如今又增添了一句——“创新药将迎来黄金十年”。
这句话,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似乎是信了,2020年创投资本的活跃度体现了投资人的态度,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创业投资热点。从全球范围来看,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2019年全球小型制药公司数量为9192家,占制药公司总数的76.8%。到2023年,这个数字有望增加至13892家,占比达到79.1%。
然而,风险也是看得到的。新药研发是一笔失败率相当高的投资,面临投入高、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的现实困境。
因此,CXO(医药外包)应运而生,一些大型药企开始将医药研发的部分环节进行剥离并外包给专业组织机构(CRO:医药研发外包),药明康德就是诞生于此的国内细分领域龙头。
CXO模式并非药明康德首创。上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CRO公司在美国诞生,随后CRO的浪潮在西欧、日本等地兴盛,到了上世纪90年底,CRO已经成为影响医药产业的一种重要模式。
相对来说,CMO模式出现较晚,随着CMO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制药企业的研发环节之中,技术附加值和利润水平持续提升,CMO企业逐步转型升级为CDMO。而从新世纪开始,由于亚洲制药产业成本低、红利多、潜力大,CRO模式的重心也在向中国和印度等国家转移。这种背景下,药明康德成为国内CRO+CDMO模式的集大成者。
1999年,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回到其母校北京大学做报告,在这次报告交流后,李革产生了回国创业的打算。2000年,药明康德在无锡成立,随后6年,药明康德依次开展合成化学服务、工艺研发服务、研发性生产服务、生物分析服务、生物新药开发和工艺研发服务、毒理及制剂服务,并于2007年成功登陆纽交所。
2008年以后,药明康德开始了“买买买”和“建建建”模式。据其官网消息,药明康德收购了美国AppTec实验室,2011年收购津石杰诚公司;2014年收购美国美新诺公司,并在美国费城新建生产工厂,进行CAR-T领域研发生产;2016年收购德国药物发现服务供应商Crelux,子公司合全药业常州一体化研发及cGMP生产基地正式投运;2017年收购辉源生物和ResearchPoint Global,2019年收购美国Pharmapace,Inc.,打通中美服务平台。目前在国内,药明康德是极少数覆盖CXO全产业链的公司。
资本布局方面,2015年,药明康德旗下子公司合全药业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5月8日,药明康德作为“独角兽企业”正式在A股上市。同年12月,药明康德以68港元/股的发行价格在港股上市。至此,药明康德实现了A+H双融资平台的布局。
热钱跟着热度走,近年来,创新药行业的热度也是看得到的。在国内,除了资本市场的红火,政策面也给予了不少加持:随着一系列药审政策的推进,CDE药品评审速度加快,同时,国家医保目录加速纳入新上市药品,创新药享受政策红利。
除了政策,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在各个疾病领域均有相对较多的患者人数,招募患者的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国际制药企业选择在中国开展临床,进一步带动国内CXO行业的发展。
根据西南证券研报,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从2011年13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78亿元,复合增速超过20%,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比例从2011年的7.19%提升至2018年的19.81%,预计未来仍将进一步提升。
大背景加持下,药明康德在回归A股后,迎来了业绩和市值的全面高速增长。据药明康德披露的财务数据,2014年营收41.4亿元,2019年,药明康德的营收达到128.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据药明康德披露的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18.15亿元,同比增长27.3%,归母净利润23.68亿元,同比增长34.17%。药明康德的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客户超过900家,活跃客户超过4100家。
业绩双高的理由,在业内人士看来,与药明康德在外包行业产业链中提供的服务项目较为齐全有关。相对而言,国内大部分CXO公司都是专注于产业链的一部分,药明康德则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并开展部分医疗器械监测及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全产业链布局是未来CXO企业的发展趋势。从国内外来看,国外大型CRO企业业务普遍集中在临床CRO领域,临床前CRO体量相对较小,而且海外大型CRO企业普遍没有布局CDMO业务,海外大型CDMO公司也往往只聚焦CDMO业务,CRO业务涉足较少。相比之下,药明康德已经打造了CRO+CDMO一体化平台,且协同效应十分显著。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起飞”的医药板块,仍然存在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以及研发失败风险。
(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