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星
“以前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哪都去不了;现在想看个土路还不容易嘞。”
“我们祖祖辈辈都放牧,搞了旅游后,我管理酒店、卖牦牛肉,一年通过微信销售能赚七八万。”
“我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看病是个大问题。现在有了特殊门诊,自己只承担5%的费用……”
在随财政部调研脱贫攻坚情况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
不同贫困户对扶贫的理解可能只在单一领域,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他们织密织牢整个“防护网”的,是这背后的“10+N”扶贫专项方案。
在财政扶贫中如何进行模式创新,利用国家的“政策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探寻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四川深山,探访贫困县、走访贫困户、采访扶贫企业主体,详细了解了“10+N”扶贫专项方案为贫困户带来的保障。
四川省财政厅供图
“10+N”专项方案扶贫
不同于以往“一份钱只能办一件事”的模式,四川扶贫工作格外重视汇聚力量、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这就是“10+N”扶贫专项方案的魅力。
从四川省财政厅副厅长黎家远的描述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了解了这项方案。
2015年,四川制定出台基础设施、医疗卫生计生和财政金融等10个扶贫专项方案,全方位推动脱贫攻坚。之后,每年根据工作实际,在10个方案基础上增加,形成“10+N”扶贫专项方案。
“我们围绕年度‘10+N’扶贫专项方案,编制了2016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财政筹资总体方案,集中财力保障全省脱贫攻坚资金需求。”说到这方案,黎家远如数家珍。
仅2016年以来,四川围绕“10+N”扶贫专项方案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就已超过5500亿元。
5500亿元是什么概念?2019年,四川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4070.7亿元。5500亿元比四川2019年全年财政收入还高1500亿元。
“这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在四川扶贫历史上前所未有!”说到这里,黎家远有些激动,显然,这非常不容易。
解决了“筹”钱的问题,“好钢”怎么“用在刀刃上”?
要想富,自然是先修路。一条路,不仅能带给村民出行的眼前利益,还能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记者在四川实地走访了舍联村、锦屏村、万涡村等十多个贫困村,发现村村都通了硬化路。8年来,四川累计投入6000多亿元,在贫困地区新建和改建公路达到12.5万公里。2019年底,实现了所有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
老百姓的感受更具体。
“以前是泥巴路,我们进出都不方便,坑坑洼洼。现在我们村硬化路就在家门口,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这儿很难看到泥巴路了。”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锦屏村一位村民自豪地说。
不光是锦屏村,锦屏镇万涡村第一书记杨通银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精准扶贫以来,先后投入财政整合项目资金5700万元,建设沥青路14公里,这既是一条出行路,也是一条产业路,更是一条致富路。
牧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
一首“康定情歌”唱响了大江南北,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康定也属于深度贫困地区,有59个贫困村、2912户贫困户、11199名贫困群众。
在平均海拔3550米的呷巴乡俄达门巴村,记者见到了村民尼玛卓玛。
尼玛卓玛很忙,平时她要管理一家温泉酒店,闲暇时候还在微信上卖虫草和牦牛肉。这些客人大多是她通过酒店工作认识的。
“我们这里2014年贫困户年人均收入都不到2000元。我现在在酒店上班,基础工资一个月就有3500元,还有提成。我家2018年分了13头牦牛,牦牛奶和牦牛肉都是收入来源。微信里的生意一年也能挣七八万。”算起账来,尼玛卓玛的眼里仿佛有光,如今她一家7口人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
近几年,俄达门巴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牧业产业和路沿经济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牧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牧民变股民、村民变市民”的旅牧结合脱贫之路。
2016年俄达门巴村脱贫摘帽,整体告别绝对贫困,2019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
兜底保障,筑牢“返贫”防线
不同于俄达门巴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康定市鱼通镇舍联村的青花椒和仙人掌结出的仙桃是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
今年25岁的高建红是舍联村一位创业宝妈:“我们主要种仙桃、青花椒。我自己做微商,土特产都可以卖,松茸、虫草……我的东西能卖到全国。”
她一直都没有停止学习青花椒的种植技术。“每年的老树枝砍掉,嫩树枝留着。老树枝时间长了也不结花椒,修枝过后发起的嫩树枝,结的花椒很好。”现在,她完全就是个技术能手,5亩花椒树今年给她带来了7000多元的收入。
舍联村第一书记康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几年来该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31万元,仅在花椒上就投入了846万元。2017年,舍联村建立了青花椒基地,修建烘干厂房,进行青花椒深加工,并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家庭农场的方式将贫困户纳入进来,对其进行资金、技术扶持。
脱贫攻坚不仅仅要带大家致富,还要为他们兜底保障,筑牢“返贫”防线。
高建红的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带孩子看病成了她心头一块大石头。“以前看病不容易,花的钱也很多,现在给孩子在康定市看病能去特殊门诊,后来还到成都的华西医院治疗,看下来我们自己只承担了5%的费用。”
数据显示,康定市2014~2019年报销医疗费用1.17亿元,惠及3.53万人次,贫困户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
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
一个好汉三个帮。除政府大力扶持,“邻居”的帮助也很暖心。
屏山县的锦屏镇锦屏村是远近闻名的强村。而邻村万涡村由于地形破碎、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2168元,贫困发生率26%。
为带动万涡村发展,两个村采取“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的办法,探索施行支部联建、路子联谋、产业联动、设施联抓、村事联治的“五联”模式。
两村打破村界地域观念,统一打造茶果产业园,发动万涡村群众连户连组放田改土,与山上的锦屏村产业连片,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两村在悬崖上抠出一条3公里的产业路,打通了万涡村与锦屏村产业园连接的上山通道。同时,整合资金1300万元新建供水系统,从山上到山下,渠堰沟池全配套,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里。
现在,万涡村发展优质茵红李3500亩,全村群众实现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网络信号、致富产业、入户路等6个全覆盖。茵红李产业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0户,2019年人均纯收入8876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达到20万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