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在社区团购这个赛道爆发了激烈的竞争,大大小小的平台纷纷入场,大有瓜分传统菜市和生鲜市场的势头。互联网世界没有新鲜事,广告轰炸、低价补贴、强势地推等手段被密集使用,平台们杀红眼,为的不过是抢到互联网那点不多的剩余流量。
“互联网+”是平台们屡试不爽的手段,他们有资金、技术、人力方面的优势,对传统行业的降维打击不是一场对等较量,取胜的天平没有悬念地会倒向平台一侧。诚然,“互联网+”提高了很多行业的效率,或降低了人们的时间成本,或降低了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但再好的“互联网+”,终归也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它既不会大幅增加总需求——消费者食量不会因为有外卖就能翻倍,它也很难大幅提升总供给——现有互联网更多是消费层面的创新,在产业领域的创新还有待5G的普遍应用。
“我们最初希望获得飞行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的感慨,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好的注解。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远不及蒸汽机、内燃机、交流电、汽车在过去200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这样的差别,也是颠覆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不同。前者通过供给革新改变世界,后者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改善消费体验。供给革新门槛高,但潜力巨大。商业模式创新门槛低,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这样的创新天花板也低。从乔布斯到马斯克,这两位企业家之所以能获得超然地位,就在于他们通过供给革新创造出了全新的行业和市场,在这个时代这是超级“稀缺品”。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依托时代红利成长为巨头,但低垂之果终有摘完之时,普遍的流量焦虑便是互联网红利行将结束的反映。既然摘果太难,那就当下腰种植果树。这需要企业具备当下最为稀缺的能力,即积累硬核技术的能力,尤其是积累能够在供给端改变现有市场格局,创造出新需求的硬核技术。这条路虽然崎岖漫长,但长期躬行定会有收获,互联网平台在埋头抢占市场份额之时,应当怀有这样一份更高的理想。
和4G时代的消费互联网不同,已经成网的5G将在生产环节积累起革新的力量,而太空探索、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已处于爆发前夜的高精尖技术,绝非依靠消费环节的模式创新和数据积累就能实现突破,基础研究这样的薄弱环节注定无法绕开,互联网平台现有的打法很难匹配未来产业领域的需求。为了适应未来的技术竞争,政策层面留给纯商业模式创新的空间已然不多,蚂蚁集团上市被缓,京东数科上市悬而未决,过去无往而不利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遭遇重大挫折。趋利避害是企业天性,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减少低水平重复竞争,将目光焦点放在硬核科技上,将是必然选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