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如何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华西专家:接下来3~5天是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09 00:47

    每经记者 宋思艰 金喆 陈俊杰每经编辑 梁枭    

    12月8日晚9点,成都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成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据介绍,8日,成都新增4例新冠肺炎确认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

    在武汉之后,多地连续出现零星散发疫情。冬季如何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个人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8日晚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佳圆,以及香港大学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

    李佳圆:对密接者隔离是宝贵经验

    NBD:您认为要尽快追溯到感染源头,哪些工作需要加强?

    李佳圆:追溯感染源头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例的发病前2周内可能与境外人员和疫区来源的人员接触情况或与冷链物资接触的情况,必要时结合信息大数据轨迹分析,可能找到感染的来源。就目前情况看来,首诊病例活动范围有限,而她的家人活动范围较广,接触人较多,要确定零号病人难度或较大,希望通过寻找零号病人来控制疫情是远远跟不上防控需求的。

    因此,成都市采取了适度扩大检测范围的策略,尽可能早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有效处置。目前通过筛查已经发现了感染者。另外,各级各类医院接下来一定会加强症状监测和就诊人员核酸检测。接下来的3~5天是关键,所以,请被划定为筛查区域的居民朋友积极配合,尽早到指定地点参加核酸筛查,与病毒抢时间。

    NBD:您认为哪些情况属于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触?

    李佳圆:国家第七版防控方案规定了密切接触者的定义。简单说就是在病人出现症状前2天至入院隔离期间,与感染者共处一室,处在有日常接触、飞沫传播风险或气溶胶传播风险的场景,且未有效防护的人。比如,与患者共同居住的家人、聚会聚餐的人、同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且未戴好口罩的人、未做好防护的医护人员等。密接者就是具有潜在感染风险的人,对这部分人进行14天医学隔离是我国疫情防控第一阶段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NBD:在成都发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背景下,您认为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李佳圆:成都出现本土病例,说明有可能前期已有未被发现的感染者(传染源)。传播的面还需要通过3~5天的观察才能确定。目前广大市民要注意的防疫要点仍然是: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外出就餐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减少聚会,注意环境通风,保护老人,如减少探视老人和固定看护者。另外,及时关注官方信息,相信政府和专家团队会对疫情进行科学研判,并确定响应等级。不要传播恐慌信息,不传播涉及感染者个人资料的信息。安心工作和生活,相信成都会很快恢复常态。

    金冬雁:最重要的是防止超级传播

    对于秋冬时节的疫情防控策略,金冬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减少聚会和保持社交距离,最重要还是防止超级传播。

    “超级传播是小概率事件,但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金冬雁强调,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尽早发现超级传播,以及尽量减小其规模。

    他还提到,在全部感染者中只有一到两名成年人的传播能力特别强,因此必须盯紧这些人,早发现早隔离,尽可能将之控制在早期萌芽状态。

    此前,金冬雁曾提到今年秋冬的疫情防控就是两条思路:第一,继续严格采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这样流感高峰是不会来的,那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就没那么突出;第二,全面放开生产、生活,那就最好大范围接种流感疫苗。

    但目前情况下,个别地方出现流感疫苗接种难的情况。金冬雁建议,按防控策略,(流感疫苗)现在应该留给最需要的高危人群,就是年长、长期病患、医护、工作中需要与很多人接触的人士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郫都区唐昌镇永安村8组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下一篇

    广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