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围绕国际供应链创新应用的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在成都发布,向世界释放成都供应链发展的新机遇。
每经记者 李孟林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从区块链技术支持的跨境“一单制”平台,物联网和AI技术打造的智能物流园区解决方案,到连接成都与欧洲的冷链流通体系,打通上下游企业的智慧供应链系统,11月30日,围绕国际供应链创新应用的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在成都发布,向世界释放成都供应链发展的新机遇。
本次双百机会清单是当日举行的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国际供应链创新应用专场活动的重磅组成部分。此次活动由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主办,以"供应全球 链通未来"为主题,聚焦国际供应链新模式新业态。
在活动现场,国内顶尖的供应链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解读了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所带来的新趋势和新机遇。
成都发布的新场景和新产品,是真正在让供应链的创新和应用落地,“让我感觉非常震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蔡进说道。蔡进认为,通过供应链的建设,突破企业和产业的边界,形成产业链,再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新的业态模式,是创造新价值的良好途径。此次供应链创新应用的专场活动,凸显了成都的枢纽地位优势和国际化格局。
在蔡进看来,成都建设国际供应链也应该向内形成辐射,从而把成都以外的新兴制造业资源吸引到成都地区来发展。他认为这是成都在推进供应链创新过程一定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蹇明长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数字供应链、流通经济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一名学院内的教师,他坦言自己跟实业界打交道并不多,但在新场景新产品清单里,当他看到数个在教科书中分析研究过的具体供应链场景时,这种理论创新到实践应用的转换让他感触很深。
“从2017年国家出面推动这个事情(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以来,成都动作是非常有力的,效果非常好。”蹇明以青白江为例,指出在中欧班列的契机下,青白江成立了内陆的国际港口,近几年大力地促进了成都国际供应链的发展,而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作为第三产业,反过来又带动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这既符合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是现实中常见的情况。
作为国内机场经济研究的专家,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则主要讨论即将投入使用的天府国际机场对成都国际供应链的意义。在他看来,成都作为中国航空的第四极,以及中国第三个“一市两(机)场”的城市,代表着成都的枢纽和门户功能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双机场如何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带动成渝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去?
马剑认为,两个机场的枢纽基础代表着巨大的经济投入和基础设施,在航空港和陆运的结合之上为供应链提供了“硬连接”。但机场建起之后,怎样让航司、政府、企业等围绕机场的主体产生化学反应,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高效组织,这是值得深思的“软连接”问题。
在这方面,马剑分享了他的思考。在他看来,物流业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如果能在标准规则的引领制定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拿出一个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解决方案,那么物流业就能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一带一路"的重大契机之下,如果在雄厚的基础设施之上能够引领服务贸易的标准制定,未来成都的“一市两场”将走出自己的鲜明道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