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展望下一个黄金十年 每经重磅发布中国医疗产业白皮书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30 00:56

    每经记者 滑昂    每经编辑 文多    

    11月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0中国医药健康创新资本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百位医疗医药行业专家、上市公司高管齐聚深圳,探讨了中国医疗医药产业新政策、研发动态以及投融资热点等话题。

    本次论坛,重磅发布了由每日经济新闻团队编写的《下一个黄金十年——中国医疗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就行业热点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脉络。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

    对于医疗产业,政策驱动力尤其明显。回顾每一个细分领域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与监管层的政策推动分不开。

    时间回到2014年2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印发《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18个月后,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随着两大新政出台,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进入快车道。

    除了医疗器械,《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也深入地影响了创新药领域。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几大重磅政策集体催化后,制药业与往日已大不相同。

    政策这一强心针在互联网医疗这一新兴领域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

    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大文件。过去几年狂飙突进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就此有了清晰的准入路径,告别了“草莽时代”。

    疫情之下创新当头

    2020年,新冠疫情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要梳理2020年的医药行业,疫情更是一个核心关键词。疫情给医药行业带来海量需求的同时,也敲响了警钟。

    受疫情影响,业绩暴增最为明显的当属医疗器械领域,产品销量的提升直接带火了相关企业的业绩。赚钱效应也明显吸引了更多资金涌入。疫情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公众就医习惯的改变,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明显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疫情直接推动了顶层设计加速落地。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抗疫相关互联网+医保指导意见指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此前,创新医药器械审评审批快速通道的构建、互联网医疗相关顶层文件带来的准入路径,都令整个行业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创新,还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银。各界对创新的重视、港股市场和科创板向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开放发行上市,都进一步推动更多的医药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在医疗器械领域也是如此,截至2020年10月31日,已有共77家医疗器械企业在A股上市。若把视野拓展至全球,创新也让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存在感飙升。国外权威第三方网站QMED发布的《2019年医疗器械企业百强榜单》中,中国内地就有6家公司入榜。

    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行业欣欣向荣,挑战依然如影随形。例如有声音质疑创新药的研发是否存在泡沫。集采制度的不断推进,对中标或者未中标企业未来发展,都带去了极大影响。

    今年,我国医疗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万亿元,而十年前,这一数字只有1万亿元。十年10倍的发展速度,是上一个“黄金十年”。在下一个“黄金十年”,如何精准切入、快速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创新引领着转型升级,医疗医药产业由大到强已在路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从倾听到行动:美团外卖“同舟计划”提升骑手体验 未来将召开196场骑手恳谈会

    下一篇

    华丰股份的“变”与“不变”:紧跟内燃机技术升级 谋划“细分领域”争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