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海妮 每经编辑 王晓波
11月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0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峰会邀请超过400+家优秀上市公司、高成长公司、证券基金机构高管及国内外顶尖经济学者、投资大佬齐聚一堂,以新的发展视角,围绕双循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遇、“十四五”时期中国各领域规划等热点话题,剖析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把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2020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宏观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秘书长张燕生发表了题为《聚焦双循环、创新“十四五”》的主旨演讲。
张燕生表示,过去40年,我们讲好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我们讲好了市场经济的故事,第二个我们讲好了外向型经济的故事,第三个我们讲好了工业经济的故事。未来30年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需要讲好三个新故事:第一是科学、技术、创新等等,如何在企业、产业链领域落地;第二个是企业要讲好合规的故事;第三则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如何走向高端。
张燕生提到,下一步有三个着力点,“0到1”是原始创新,“1到10”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到N”是科技成果产业化。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以下为演讲全文:
感谢论坛的邀请,感谢有这么多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欢聚一堂,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些认识。
首先我还是想谈一下国际环境,也就是双循环和“十四五”未来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自己有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我们的国际环境变化,我认为有三个基本的事实:
第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称之为超级全球化,也就是人类历史开放程度最高的全球化正在走向倒退和收缩。
第二个基本事实是超级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贸易投资快速增长这样的一个长期趋势正在走向收缩和倒退。
第三个基本事实是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所推动的全球综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现在正在走向收缩和倒退。
我认为这是三个基本事实,我们可以由大量的事实、数据来证明。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还有一个不同的相反的趋势在发展,也就是超级全球化在倒退收缩,但是数字的全球化、服务的全球化正在前进;全球的贸易投资在收缩和倒退,但是我们看到新兴的贸易正在前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十四五”是国际环境发生了一次大的分化的这么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我们做企业家的朋友们要承认一个浪漫的时代结束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刚刚开始。什么叫浪漫时代,就是我们过去四十年熟悉的全球化,在国际分工格局下,我们还能做到零库存、及时供货,我们心里面想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浪漫的时代,利润、效率、全球布局,这个时代结束了。
我们可以看到,当这个浪漫的时代结束,供应链的安全要比效率更重要,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政府全球干预在明显上升,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将加快调整。
我们现在可以观察到,世界正出现需求东移——供给东移、创新东移、服务东移、资本东移、货币和金融合作东移,也就是东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型的这么一个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也包括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越来越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本地化,但是我们同时看到新科技革命正在把它变得越来越有弹性,越来越有韧性,越来越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可能跟过去我们熟悉的世界不一样的变化。
过去40年,我们讲好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我们讲好了市场经济的故事,第二个我们讲好了外向型经济的故事,第三个我们讲好了工业经济的故事。
但是这一页翻过去了,未来30年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我们需要讲好三个新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科学、技术、人才、创新,如何在我们的企业,在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我们的领域落地,也就是中国下一步要回答钱学森之问和周期律,这个问题可不是40年,而是我们过去上千年都在探索回答的问题。
第二个故事是未来30年我们的企业要讲好合规的故事。也就是我们讲规则、归置、管理、标准,下一步中国会推动它与国际高标准规格对接,因此我们会发现对我们的企业家来讲,下一步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未来30年的变化就是规则的变化、法治的变化、治理的变化。
第三个故事就是我们未来要讲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如何走向高端。
为了讲好这三个故事,我的体会是国家是沿着两条主线往前推:一条主线是新发展理念——创新如何落地,协调如何落地,绿色如何落地,开放如何落地,共享如何落地,会分解出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政治体系;另一条线就是“十四五”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体,推动需求、供给、投入、产出、分配、流动、消费的循环,来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由此构建一个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是“十四五”的一个重要内容。
看一个指标:恩格尔系数,就是老百姓的食品开支占比。197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是60%。有便宜的东西,我们永远买最便宜的。我们那个时代经济学家讲“谁创新谁死”,因此我们那个时代中国的企业家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到了2000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降到40%,这个时候老百姓要买车,老百姓要买房,老百姓要买手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年开始重化工业高速发展。去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是28.2%,未来的15年我们有可能会下降到20%左右。
老百姓的需求是什么?看看1996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美国有一个调查,发现1996年以后出生的叫Z世代,10年以后出生的叫阿尔法世代,中国的新生代和美国比、和日本比,是世界上最有信心、最有希望的一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讲个性化、多样性、主观体验,因此我自己想从“十四五”开始要真正满足中国新生代对幸福生活的需要,光有中国大脑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视野。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科技的自立、自强成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战略支撑。
用研发强度看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三个方阵。其中,第一方阵有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和天津,这六个省市的研发强度已经超过OECD(富国俱乐部)的平均水平。
我们的短板是什么?以企业为主体的实业研发投入增长曲线是陡峭的,而公共投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却是两条平缓的曲线。没有强大的应用基础研究,我们企业科技创新是不可能走远的。如果国家加大投入,主要有三个方向:创新体制、创新生态和创新跨界网络。
下一步国家有三个着力点,“0到1”是原始创新,“1到10”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到N”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们在新冠疫情前的调查显示是养老、健康、医药、休闲、人工智能,新冠疫情后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从产业来讲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循环格局首先要确定国内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确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会生根东亚,生根“一带一路”,生根美欧生产网络的全方位,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是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尤其是全球化到了下半场,全球系统性风险明显上升,双循环是更加开放还是会走向封闭,双循环条件下中国的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要上新台阶,衡量它的事实就是关税率是不是大幅下降,非关税措施是不是大幅取消,贸易投资便利化是不是下大功夫提高效率。
第二个就是我刚才讲到的规则、规制能不能上新层次,核心就是我们未来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营商环境,是不是与国际高标准治理类似。
第三个是我们衡量我们下一步的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等知识型开发,能不能上新水平,核心是开放创新还是关门创新,是开门合作还是把门关起来。对国家来讲,“十四五”开始的新30年是一个更加开放的30年,因为我们中国人懂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来源于开放、包容、共享、传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