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华为任正非签发文件: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调离岗位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25 19:18

    每经编辑 赵云    

    11月25日,华为心声社区刊出华为经营管理团队(EMT)文件,正式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华为再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149c8ada.png

    以下为该文件全文:

    华为董事常委会决议【2018】139号《关于应对宏观风险的相关策略的决议》明确:华为不造车,但我们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两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我们要清楚,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因此公司再一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为了增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与智能终端业务的技术、资源的互动,经公司总裁批准,就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管理做出如下决定:

    1、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2、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 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3、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和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且无权改变此战略。

    文件末尾还提到,“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因此有观点认为,这也意味着至少未来三年,华为将不会造车。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25日)早间,一则关于华为的传闻刷屏,引发部分股票巨震。

    传闻称,“华为汽车已经造出来了,明年底上市,12月份或明年一季度发布。汽车是与长安汽车合作。余承东在负责汽车业务。”

    受消息影响,25日开盘,长安汽车股价强势涨停。

    cbe59cc3.png

    传闻中还提到,智能座仓如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可能受损。截至25日收盘,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双双暴跌,其中,中科创达跌幅达8%,德赛西威跌停。

    fe3e264e.png

    91017820.png

    对于这则传闻,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联系华为相关人士进行求证,对方表示,不清楚信息的来源。

    不过,在今年11月14日,在央视《第一发布》节目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携手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旗下高科技智能产品也即将推出。

    那么,华为进入汽车圈要做什么?

    据媒体梳理,从去年华为的表述来看,并未侧重OS系统,而是强调华为车联网,整体定位在车联网平台基础设施,主要为车企提供ICT技术,包括3G/4G(未来5G)网络、通信模组、车联网平台、云数据中心等。

    但是,从今年Mate40手机发布会上,汽车业务的首次参与并提出新品牌概念后,可以看到华为不仅要为汽车提供核心算力、连接零部件,还要做汽车大脑,既有操作系统等软件、也有芯片、MDC、激光雷达等硬件的支撑。

    根据华为最新的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即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55c2f6b1.png

    截自华为开发者联盟网站HiCar相关页面

    HI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包括三大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对于华为来说,目前产业主要是网络连接的管道业务和终端业务,而汽车是近年来华为开辟的新赛道,在美国的打压和激烈的竞争之下,通信业务天花板早已可见,手机业务被卡脖子,荣耀已经出售,眼下核心的业务都面临着不确定性,汽车可以看作华为寻找的新增长点。并且,汽车技术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处于垄断地位,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都各有所长。长期来看,华为布局汽车,制约少,同时也有自主研发的机遇。

    另一方面,汽车这一大型移动终端,蕴含着巨大的变革机会。虽然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但汽车电子零部件增量市场在扩大,尤其是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的发展,带动了供应商的洗牌。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心声论坛、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刘鹤重磅发声,5000字长文详解“双循环”新格局!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房地产也有表态

    下一篇

    百傲化学:三鑫投资解除质押1700万股及质押1770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