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教授邹建军:后疫情时代航空生态圈应更注重用户体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19 10:21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后疫情时代,中国民航业将何去何从,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无疑是行业面临的巨大难题,也是布局未来的重要课题。
    11月18日-19日期间,由民航资源网主办的2020民航趋势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教授邹建军以“重塑增长:后疫情时代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路径”为主题发表演讲。

    在邹建军看来,后疫情时代中国民航重塑增长,需要实现创新与融合发展突破。即在创新生产方式,融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在政策规制与社会治理方面的突破,从而有效提升民航业的全要素生产力,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他举例称,在“科学把握标准”方面,要精确定义好作业标准、安全底线和绩效标准及其关系,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为“绩效标准高于作业标准、底线标准高于绩效标准”的良性发展状态;在航班时刻协调问题方面,要统筹好“国家航线网络的构建问题”、“以正常性为目标的总量管控政策问题”和“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问题”等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时刻协调的精细化管理,尤其是要进一步优化“安全质量监管绩效-企业保障资源投放-行业资源配置”间的逻辑关系。

    邹建军认为,为了实现上述创新、融合与突破,最佳路径是紧紧抓住“智能化时代的数字技术”。早在2017年,中国民航就提出了智慧民航建设设想。三年来,智慧机场、智慧空管、智慧服务等一系列的技术与理念的变革与应用,已奠定了形成中国民航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未来,还需要全面推进智慧民航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发展。

    具体而言,至少实现以下四方面数字化:一是数字化的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塑造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完善政府治理的全方位、系统性、协同式的深刻变革;二是数字化的运营系统,包括航空公司、OTA和机场,以及以旅客、货物与航空器为服务对象的整个服务链,其核心要求整个航空生态圈注重用户体验,变革并重塑服务价值与商业模式,设计和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三是数字化的空管,这是民航系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包括设备国产化、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智慧空管建设等内容,其核心是提升空管运行服务的安全与效率;四是数字化的保障系统,包括数字技术的基础性应用与智能化服务标准的推广,其核心目标是: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兼容性与对接性,促进整个行业公平竞争和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证监会:下一步将畅通资本市场退出机制

    下一篇

    证监会:落实“零容忍”要求 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