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规范直播电商,是时候给虚假数据挤“泡沫”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16 21:44

    每经评论员 李蕾

    直播电商最近翻车有点频繁。前有李雪琴“双11”直播,311万围观、300万都不是真人;后有汪涵“顺德专场直播”成交1323台、退款1012台,退款率高达76.4%。虽然平台后来发了声明,称从未有任何虚构数据或购买流量的行为,不过整体而言直播电商流量造假的情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不,“双11”的盛况刚刚过去,11月13日,国家网信办就发布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当下热门的直播带货的各方责任作出厘清。除了提出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还明确了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在互联网直播营销中应负的责任。

    综观征求意见稿全文,可以看到一些相当重要的条款。例如针对平台,征求意见稿确认了其在直播带货中的监管、风险提示等责任十分重要。其实在此之前,这一点并没有很明确的行业共识,所以平台对很多行为甚至灰色地带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直播间运营者和营销人员,则是明确提出了“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其实,随着直播行业风起,从早期的刷好评到如今的数据造假,这个产业早已形成了一条完备的生态链。表面上看起来,网络直播那叫一个红火,相关数据也屡创新高,相当吸睛。尤其是一些头部主播,据称这几个月的总交易额就达到了数十亿元,但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实的交易数据?李雪琴和汪涵等事件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之前圈子里还有个消息广为流传:品牌商找到拥有三四十万粉丝的主播带货,一顿疯狂操作之后店铺转化率为0。

    而随着这类事件不断发生,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各方其实并没有赢家,虚假流量坑的是所有人。向品牌方收取了高额坑位费的主播或者知名人士,不管是否知情,最终的结果都是流量无法变现,个人形象和声誉还受损;动辄和所谓数十万、上百万人一起观看直播的用户,便宜没捡着,倒成了真实交易数据中的一个“工具人”;品牌方心里也苦,斥巨资砸向直播,收到的效果却不如人意,“烧”的经费都打了水漂。在这个过程中,直播电商已经吹起了虚假的“泡沫”,成了一头“疯牛”。如果不加以警醒和监管,挤一挤水分,广大商家只会在激烈的流量竞赛中不断内耗,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近,笔者有幸采访了几位刚刚从“双11”大战中凯旋的新消费创业者,发现有几个共同点:第一,他们在这次活动中都试图或者完成了与一些头部主播的合作;第二,不管有没有合作成功,他们对于高额的费用和销售的效果都产生了一些疑惑,也与主播方有很多探讨与尝试。这从侧面也体现出,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直播电商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问题,但无论是品牌方还是主播们都在积极参与,推动行业向前走。

    随着监管这双“有形的手”加入,用文件明确直播营销各方的责任、打击流量造假等由来已久的问题,还提出根据直播间运营者账号信用评价、关注和点击数量、营销金额及其他指标维度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科学严谨,相信对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股盘前:新冠疫苗再迎利好,道指期货涨近500点;WTI原油期货涨超4%

    下一篇

    英国:正就Moderna的实验性新冠疫苗进入深入谈判,最早将于明年春季在英国推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