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起底君实生物:“掌门人”基金研究员出身 两大核心技术人员悄然淡出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15 22:29

    每经记者 朱成祥    每经编辑 魏官红    

    11月12日,一篇关于君实生物(688180,SH;前收盘价71.27元)的自媒体文章引发市场热议,上交所也火速下发问询函。一时间,君实生物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自媒体文章指出公司实控人“老爹是个酒商,儿子是证券基金经理”(原文现已修改为“老爹是个电工,儿子此前是证券基金经理”)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君实生物实控人资料发现,熊俊确实有金融背景,但其父熊凤祥并没有创办酒企经历,并非酒商。

    而在君实生物的发展过程中,熊俊旗下基金公司曾为公司前期发展提供大量资金。特别是君实生物2014年11月的实控人变更,就与熊俊的融资能力密切相关。

    这也导致在JS001(重组人源化PD-1单抗)项目从临床前转向临床研究的关键时期,技术出身的陈博淡出,失去了对君实生物的控制权,新的实控人是金融出身的熊俊及其父熊凤祥。

    2020年10月28日,君实生物展出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拓益,抗PD-1单抗)等产品 视觉中国图

    创业合伙人:金融+技术

    据悉,君实生物前身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实有限)由张卓兵和单继宽成立于2012年12月,双方各以货币出资50万元。

    不过,君实有限的股权很快就发生了变动。2013年1月,张卓兵、单继宽分别与陈博、武洋、熊俊、熊凤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完成后,陈博持有君实有限36.5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熊凤祥、熊俊父子分别持股12%、25%;武洋、张卓兵、单继宽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5%、7%和4.5%。

    从各自的背景看,除了熊凤祥、熊俊父子及武洋,其余股东均有医药背景。陈博为医学博士,张卓兵为生物化学硕士,单继宽为医学硕士。武洋则是君实生物前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武海的哥哥,而武海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

    此前,自媒体文章中称熊凤祥是个酒商。公开资料显示,熊凤祥于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电力专科学校发配电专业,曾担任武汉气体压缩机厂工人、武汉供电局工程师和武汉供电设计院工程师,并未从事酒类行业。

    记者发现,有一位也叫熊凤祥的人,是湖南凤祥酒行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股东。11月13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该酒行,其工作人员表示:“老板(酒商熊凤祥)不是君实生物的(股东),他是广东人。”根据身份信息,熊俊其父熊凤祥为湖北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熊凤祥和熊俊确实不是医药行业出身。熊俊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担任地方税务局稽查分局科员、证券营业部业务经理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掌门人:金融业出身

    事实上,在君实生物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出身的熊俊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了实控人变更。据悉,2014年11月3日之前,君实生物的实控人一直是陈博及其妻杜雅励,其后实控人变更为熊俊及其父熊凤祥。

    对此,君实生物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表示:“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JS001项目已经于2014年提交药物临床研究申请并获得受理,公司主要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向临床研究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对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公司进行了第二轮私募融资,资本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简而言之,实控人变更是因为资金原因及第二轮私募融资。的确,君实生物新三板挂牌前的两轮私募融资均与熊俊关系密切。

    2013年8月,君实有限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增至1345万元,新股东以货币投资7698万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345万元。其中,苏州瑞源盛本生物医药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6078万元,占新增出资额的78.96%。

    2014年11月,熊俊、熊凤祥成为新实控人后不久,君实有限于2014年12月完成新一轮融资,新股东货币投资6000万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25万元。其中,深圳本裕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现已更名为苏州本裕天源)、上海宝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380万元和777.6万元,合计占新增出资额的35.96%。

    根据启信宝数据梳理可知,苏州瑞源盛本、深圳本裕天源第一大股东均为深圳前海源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熊俊持有深圳前海源本40%的股份,并列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此外,熊俊也是上海宝盈资产的小股东。这意味着,君实有限新三板挂牌前的两轮私募融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熊俊的运作。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后,熊俊又屡次在融资领域大显身手。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君实生物先后发起6轮定增,累计融资超18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博、武海相继从君实生物淡出。根据新三板公开转让说明书,君实生物共有三名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为陈博、冯辉、武海。2013年6月,陈博将所持君实有限全部股权转让给配偶杜雅励,2019年1月~9月,杜雅励通过二级市场减持2375万股,退出君实生物前十大内资股东;同期,武海的哥哥武洋也通过减持退出前十大内资股东。2018年6月,陈博退出君实生物董事会;2020年10月,武海辞去君实生物副总经理职位,辞职后仍担任公司董事。

    产品:首个国产PD-1

    君实生物受到外界普遍关注,主要因其核心产品JS001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国产PD-1单抗。作为广谱抗癌药,PD-1在创新药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该药研发重点时间点时发现,君实生物PD-1产品2015年12月获批进入临床试验,2018年12月便获批上市。

    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曾在问询函中提到,JS001适应症黑色素瘤(二线治疗、单药)是否进行了临床三期试验?君实生物回复称:“JS001针对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为有条件批准上市,以二期关键临床试验数据获批,该有条件获批不需要进行临床三期试验。”

    对于未做三期临床试验是否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带来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研究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II期临床有条件获批,主要是为了救急,针对国内没有相关药品的适应症。因为癌症患者对用药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在II期关键试验获批临床的背景下,(黑色素瘤)III期临床试验也在做,(后续)III期的数据也证明了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君实生物PD-1获批的适应症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该适应症市场并不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9年中国黑色素瘤新发病人数为7563人,发病率较低,在2019年新发黑色素瘤病人中,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仅2400人,对应的市场规模较小。

    君实生物PD-1产品“拓益”中国零售价为7200元/240mg,PAP后第一年费用为10.08万元。

    以10万元/年的治疗费用进行计算,2019年的新增市场仅2.4亿元。2019年,君实生物PD-1产品销售额为7.74亿元;2020年上半年,君实生物PD-1产品销售额为4.26亿元。如此看来,可能存在非适应症患者也购买了君实生物的PD-1产品的情况。

    上述研究人员分析称:“PD-1品种,无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都会有超适应症用药的情况。因为(很多适应症)国内尚未批准,但在国外,这些适应症已经被临床验证过了。在PD-1超适应症用药中,大多数情况并非企业强推,(由于病情)患者确实需要PD-1(药物),很多患者甚至主动要求用药。这在中国、美国都很常见,只要不是乱超,我觉得都是没有问题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泛文娱音乐赛道热闹非凡 闪歌另辟蹊径瞄准零门槛原创音乐社区

    下一篇

    君实生物“黑天鹅”事件背后的PD-1江湖:六大“派”竞争激烈 价格、产能、适应症均要比拼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