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吴永久
11月2日~11月6日,一共发生773笔大宗交易,其中35笔溢价,88笔平价,650笔折价。成交数量为13.82亿股,成交金额为249.94亿元。
10月26日~10月30日,一共发生606笔大宗交易,其中71笔溢价,74笔平价,461笔折价。成交数量为11.21亿股,成交金额为165.4亿元。
本周大宗交易量价齐升,与个别大牛股股东高位巨量套现有关。但临近年底,本周溢价交易占比下滑至只有4.53%(上周为11.72%),折价交易占比上升至84.08%(上周为76.07%)。临近年底,个别股东可能急于回笼资金打折套现,值得投资者关注。
本周海康威视成为大宗交易市场最大看点。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11月2日~11月6日,海康威视共计发生24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到69.75亿元,占全市场当周大宗交易总额的27.90%。
从日期来看,海康威视的大宗交易集中在5日和6日。11月5日,海康威视出现3笔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为43.79元/股,其中最大一笔为20.14亿元的成交,买方为机构席位,卖方为中金公司杭州教工路营业部。该笔单笔20.14亿元的成交也荣登本周大宗交易单笔成交榜首。11月6日,海康威视又在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7笔成交,合计成交量5449.00万股,成交金额24.95亿元。
从买卖营业部来看,机构专用席位充当了9笔海康威视的买方,13笔卖方。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是除机构席位第二积极的接盘营业部,合计接盘四笔,共计买入24.53亿元。
海康威视11月6日晚间公告,公司于9月3日收到股东龚虹嘉通知,龚虹嘉通过竞价交易共计减持公司股份9344.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9998%。11月6日公司又收到股东龚虹嘉通知,龚虹嘉通过大宗交易共计减持公司股份76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133%。综上,龚虹嘉于8月7日至11月5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达到1.81%。
龚虹嘉被称为“中国版孙正义”,其在海康威视上的投资堪称传奇,获利早已上万倍。根据有关媒体统计,上市以来,经过多次减持,龚虹嘉已经累计在海康威视上套现超200亿元。
但这无妨海康威视股价屡创新高。11月6日,海康威视最新市值达到4591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其涨幅已超过50%。
2020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视实现营收420.21亿元,同比增长5.48%;归母净利润84.39亿元,同比增长5.13%。即便收入增幅只有个位数,仍有不少分析师对其表示看好。如信达证券指出,公司不断推进精益管理,通过统一软件架构推升经营效率,AI赋能打开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空间。坚定看好海康威视的长线发展。
此外,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统计,本周机构专用席位参与了266笔大宗交易的接盘(充当买方)。
其中美年健康最引人注目。交易所数据显示,11月3日,机构专用席位接盘了美年健康一笔2.655亿元的大宗交易,卖方为海通证券杭州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而在11月2日,美年健康还发生11笔大宗交易,其中9笔卖方是海通证券杭州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2笔为海通证券许昌魏文路证券营业部。
根据美年健康发布的公告,11月2日~3日,公司第一大股东阿里网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5399.26万股,占总股本的1.38%;几乎在同一时段,公司实控人俞熔的一致行动人徐可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133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34%。
阿里狂卖美年健康重挫了公司股价。本周美年健康走出五连阴,周跌幅高达29.28%。11月6日美年健康收于每股12.05元,接盘方多数被套。其中11月3日那笔机构接盘2.655亿元的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为每股14.75元,目前浮亏率达到18.31%。
溢价交易方面,本周有6笔大宗交易溢价超过10%。
创业板公司伊之密成为了本周大宗交易溢价率之最。11月6日,伊之密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469.60万股,成交金额7795.36万元,大宗交易成交价为16.60元,溢价率达到18.74%。买方营业部为安信证券佛山顺德容奇大道证券营业部,卖方为华泰证券中山兴政路证券营业部。
伊之密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21.7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08亿元,同比增长65.67%;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30.73%,单季度营收业绩均创历史新高。
伊之密因此受到了分析师看好。如国信证券指出, 伊之密业绩第三季度创新高,原因在于公司收入放量带来的规模化效益所致。当前注塑机行业反转趋势已经确立,进入景气上行周期,压铸机呈现反弹趋势,后续受益规模化效应及压铸机业务毛利率修复,公司净利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国信证券因此上调一年期合理估值至每股18.40~21.16元。
不过,大宗交易出现溢价成交原因复杂,但也不乏有看好公司未来愿意高价接盘的例子。伊之密即使受到了分析师强烈推荐,但月线上已经六连阳。而且公司11月6日突然大跌15.27%,一举跌破60日均线。是短期市场技术调整还是基本面出现变化?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