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董天意 每经编辑|孙磊
秋去冬来,国内车市却呈现“春暖花开”。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和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国内汽车市场第三季度回暖势头不减,在“金九”旺季的助力下更是创下了年内产销量新高。
与市场释放出较强活力相对应的是,整车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进一步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增利润最多行业,9月汽车利润同比增长13%,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目前,多数整车企业的三季度财报已相继出炉,部分车企业绩表现亮眼。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共有11家上市车企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同比正增长,大部分车企的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情况有所改善。
乘用车企加速恢复盈利
在已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的乘用车企中,*ST众泰(000980.SZ)、*ST海马(000572.SZ)、北汽蓝谷(600733.SH)及*ST力帆(601777.SH)是少有出现营收同比下滑现象的车企,其余车企的营收状况均有所改观。
其中,比亚迪(002594.SZ)、长安汽车(000625.SZ)、江铃汽车(000550.SZ)的成绩较为突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分别达40.72%、51.32%和19.73%。受此利好消息影响, 11月2日,江铃汽车股价盘中拉升,报收21.92元/股,上涨9.98%。
归母净利润方面,除北汽蓝谷、*ST海马外,绝大部分车企降幅明显收窄,而比亚迪、江铃汽车及长安汽车则出现明显增长,其中比亚迪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7.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倍。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硕 摄(资料图)
有分析认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势回暖,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上涨助力其利润提升。据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12.4万辆,同比增长99.6%,环比增长24%。而当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为1.9万辆,市占率接近15%。
从第三季度财报来看,A股整车企业分化正在加剧。以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601633.SH)为代表的的头部企业,正紧随市场节奏重回正轨。比亚迪方面表示,随着国内汽车行业持续向好及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增长,预计全年累积净利润或达42亿元-46亿元,同比增长160.15% -184.93% 。
“终端销售价格稳定,推动毛利率上行,乘用车企整体体现了很好的利润恢复。” 华创证券方面表示,随着经济恢复带动中低端需求,以及换购带动中高端需求加速释放,预计汽车行业景气改善还将持续至少一年时间。
商用车企“冷热不均”
与乘用车市场不同的是,国内商用车市场上半年并未受到过多影响。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国内商用车销量达到47.7万辆,同比增幅超过40%;1-9月,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73.5万辆和37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5%和19.8%。
但需要注意的是,货车才是商用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汽协数据显示,国内货车9月销量约为43.4万辆,同比增长43.8%,约占当月商用车销量的91%,这也导致了客车与货车车企间的业绩差异较为明显。
在已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的商用车企中,以货车、重卡产品为主的华菱星马(600375.SH)、中国重汽(000951.SZ)、福田汽车(600166.SH)、东风汽车(600006.SH)等车企第三季度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现同比正增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晓庆 摄(资料图)
其中,中国重汽(000951.SZ)增幅较为明显。财报数据显示,其第三季度营收达162.19亿元,同比增长138.83%;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增长223.82%。
“在精准降本、配套潍柴、新工厂搬迁等因素影响下,中国重汽的整体竞争优势有一定提升。”中信证券方面表示,随着旗下“黄河”品牌在高端市场逐渐发力,中国重汽整体利润或将进一步提高。
相较之下,客车车企普遍承压严重,业绩堪忧。据已披露的财报显示,宇通客车(600066.SH)、*ST安凯(000868.SZ)、中通客车(600686.SH)、亚星客车(600213.SH)、金龙汽车(600686.SH)的第三季度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亚星客车、金龙汽车亏损情况较为严重,前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减少771.95%和361.59%。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