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智能制造专场今日举行 一大批智能制造项目产品来袭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02 23:40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欢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成都正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奋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

    今日(11月2日),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智能制造专场活动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每日经济新闻执行。

    聚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今日成都会发布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全面展现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发展背景下的成都机遇,为本地新经济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

    与此同时,汇聚了上百类服务资源,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同时,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节点应用开发服务商授牌仪式也在活动现场举行。

    成都工业互联网 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智能制造也与之密不可分。

    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发展的互联互通,将如何助推智能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今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会发表主旨演讲,以专业视角探讨城市持续推进数字化、抓实抓好智能制造之策。

    对此,成都有一套创新做法。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成都构建了“1+N”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了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据悉,该平台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建设、运营,通过汇聚政府、服务商、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工业互联网优质服务资源,面向工业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培育良好工业互联网生态。

    目前,平台在试运行期间汇聚了上百类服务资源,其中标识解析服务注册量突破2亿条,位居全国第八。11月2日的活动现场,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同时,成都正聚焦供给需求两侧发力,双向推动智能装备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场景营城、产品赋能,成都全方位打造“成都智造”新场景,释放城市发展机遇,为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企业提供良好展示舞台。

    四大主题 成都发布智能制造场景机遇

    实际上,场景一直是成都新经济的关键词。早在2017年,成都就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委,并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开启新经济元年。

    今年3月,成都宣布将每月发布100个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以及100个硬核支撑、开放兼容、彰显个性的新产品,2020年将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

    聚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11月2日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现场,成都会发布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

    具体来看,今日活动分四大篇章,分别以“智感未来”“智联未来”“智造未来”和“智享未来”为主题,进行应用场景和产品的发布。

    以“智感未来”为题,物联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改变?智能感知有哪些具体应用?无人驾驶车、人脸识别、无人机巡防、自动滴灌等,这些极具科技感的产品设备齐聚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就此,成都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会现场发布“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场景”;成都星时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则会展示“卫星数据应用综合管理平台”。

    在第二篇章“智联未来”中,成都聚焦5G和工业互联网两大技术应用,发布相关场景机遇。

    目前,企业之间、产业链之间以及跨领域的信息系统之间还存在很多“信息孤岛”,导致制造资源数据难以实现集成和共享,影响了进一步的协同应用。对此,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将发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服务平台。

    同时,针对传统产业加速变革升级,推动5G、物联网等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布会现场,以“智造未来”为主题,“西门子工厂数字化构建之路”“通威太阳能电池智能互联工厂”等一批项目也将悉数亮相。

    此外,未来是共创共享、融合创新的时代,如何通过智能制造“智享未来”?融合了智能化数字化的各类服务平台、供应链管理、产业链协同数字化、产业园区智慧化等新模式新场景,正在对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进行深刻变革。

    发布会现场,通过发布“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智慧园区”应用场景、SEPP中欧跨国采购平台等场景,成都将就展示智能科技的共生场景,给出公园城市的创新表达,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迈进“十四五”,中国城市“生死线”逐渐明朗

    下一篇

    每经专访澳银资本董事、执行总裁欧光耀:创投应从依赖制度红利向寻求企业成长红利转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