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赵少华:实践“艺术城市”理念,推动形成城市文化认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0-30 01:25

    每经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杨欢    

    10月28~29日,2020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组委会(WCCF)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承办,每日经济新闻执行。

    据了解,论坛以“从文化空间到城市认同”为主题,包含世界城市书店沙龙、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沙龙、时尚创意设计与城市空间沙龙、欧中文旅创新发展(成都)峰会等多项精彩活动,吸引了数百位国内外知名文化大咖、业界领袖,共同探讨文化与城市认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等重要议题。

    在10月29日举行的主论坛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赵少华从中国城市化进程出发,就“艺术城市”的理念与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赵少华认为,践行艺术城市理念,将为城市化进程中摆脱“大城市病”提供新方向,并就如何实践这一理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艺术城市”理念有助于摆脱“大城市病”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文化是城市文明的标志。”赵少华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展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足可媲美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任何一次重要的转折。

    在赵少华看来,城市化进程不仅涉及生产要素由乡村向城市转移,而且还包含着城市规模体系的变动。城市化在优化资源利用,释放发展动能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

    不过,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资源饱和、同质竞争、简单复制等大城市病问题。城市化发展到今天,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艺术城市”概念和理论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摆脱“大城市病”困扰,实现现代城市科学、健康、优质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随着超大规模城市的产生和城乡融合发展速度的加快,现代城市正在依托公共政策和市民愿望被不断壮大和重塑。“在这一过程中,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和革新中,必将成为非常活跃的推动因素。”赵少华说。

    “艺术城市”的理念,已被国内外众多城市实践。“英国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和巴比肯艺术中心、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等综合性复合式的艺术中心,满足了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在中国,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M50艺术区和成都的蓝顶艺术区等,也都逐渐发挥出聚集效应,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景观。这些文化艺术街区,将艺术元素与商业功能相融合,推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商业、艺术与产业的结合。

    突出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辨识度和竞争力

    赵少华认为,“艺术城市”的核心在于,以公共艺术为主体,将多种艺术形式构成的综合性环境艺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语言展示给市民,形成独特的心理感受。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欣赏、游憩、娱乐、消费、教育等多样化需求。

    “‘艺术城市’正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政府管理者、企业投资者、社会民众等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赵少华说。

    那么,如何具体实践“艺术城市”,做好城市建设和管理?赵少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坚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人这一原则。”赵少华说。多年前,赵少华曾与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有过多次探讨和交流,刘太格认为城市建设是一个生态系统,每座建筑要与当地自然环境、周围建筑有自然而默契的结合,赵少华也深以为然。

    在赵少华看来,城市既是有机体,也是生命体。不论是否冠以“艺术”之名,“为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永远是第一问题。突出文化艺术特质的城市,更应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元的人文体验和精神文化感受,通过人文艺术之美推动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还要突出文化特色,才能提升城市辨识度和竞争力。

    “当前城市形态建设的趋同现象,已经给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带来了很大困扰,在处理全球化与多元化、民族性和世界性以及传承和创新等问题上,艺术城市建设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赵少华说。

    对于中国的许多城市来讲,怎么样把各地传统的文脉和城市规划有机相融,“把大自然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和我们生活的家园、空间更好地相融”,从而通过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彰显中国特色和时代风貌,已经成为重要课题。

    成都不仅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赵少华看来,艺术城市建设将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经济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万多亿元,比上年增长7.0%。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8.4%和11.8%,分别比东部地区快2.3和5.7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升级的溢出效应正向文化艺术领域渗透。艺术城市建设可以提供不断更新迭代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承接居民的文化消费。”赵少华说。

    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的成都,同样也是一座文化之城、艺术之城。赵少华表示,厚积千年文脉传承与灿烂巴蜀文化的四川成都,拥有4500年的城市文明史和2300多年城建史,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尤其是在此次应对疫情冲击、恢复经济的过程中,成都展现出极强的文化韧性,助力城市迅速恢复常态的同时,也激发出成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届论坛已是成都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当前,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多点开花”,加快融合成势。

    一组数据足以证明。2019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459.8亿元,同比增长24.5%;旅游总收入4663.5亿元,同比增长25.6%;体育产业总产值730亿元,同比增长15.5%;餐饮收入1123.9亿元,同比增长24.9%;音乐产业产值481.2亿元,同比增长21%;会展业总收入1332.6亿元,同比增长22%。

    “成都不仅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并且正向构建更加广阔区域的经济枢纽地位大步迈进。”赵少华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对话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 解读成都的世界坐标

    下一篇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仲呈祥:成都乃文都,来了就不想走,老了还想回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