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特约评论员 尹中立、齐心(尹中立为荣盛发展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齐心为荣盛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广州再度加大抢人才力度。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社保年限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根据公开征求意见稿,毕业院校为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入户,而此前规定要求此类人员在申办入户时须在广州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
实际上,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抢人大战”,各地为吸引人才使出了各种招术。今年9月份,人口限制最严格的北京、上海也纷纷发布人才新政,将“抢人”大战推向高潮。那么,引发“抢人”大战的背景是什么?对房地产市场将产生哪些影响?又该如何留住人才?
在笔者看来,优惠政策能吸引人才,而留住这些人才更要看城市是否有发展机会和友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10月14日,市民在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新华社图
“抢人大战”扩展至百余城市
2017年初,武汉市提出“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拉开了城市抢人序幕。当年,西安、成都、南京、厦门、长沙、郑州、合肥等二线城市相继推出“人才新政”。2018年,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政策,二线城市依然是主力,并扩展至部分三线城市。南京提出“宁聚计划”,天津出台“海河英才”计划,重庆推出“鸿雁计划”,郑州提出“智汇郑州”等;珠海、佛山、烟台等地也出台有关人才新政。具体来看,放宽落户限制,提供安置补贴,资助自主创业等措施是主要手段。
2019年以来,“抢人大战”已在全国各线城市展开。2019年以来百余座城市对外发布了各种类型的人才政策。已出台过人才政策的西安、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再度加码。西安进一步细化人才认定和补贴标准,提供住房补贴标准由A类人才扩展到E类等。武汉市将落户标准放宽至专科学历,年龄放宽至45岁;对留汉大学生租住提供补贴;依据人才对武汉的服务和贡献,最终将共有产权折算为完全产权等。南京市提升博士安居租赁补贴标准,人才贷款购房享受优惠利率等。
2020年,人口总量有上限设置的北京、上海也参与抢人。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要优化人才全流程服务体系;要探索制定分层分类人才吸引政策。上海市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对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师大4大名校本科应届生开放落户政策,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国家城市发展战略调整所致
大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但直到近几年才爆发对人才的争夺战,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城市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思想为“限制大城市人口扩张、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实践证实,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仅靠行政干预的手段难以遏制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聚集的内生趋势。但中小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旧版户籍制度等成为人才自由流动的桎梏。
2019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都市圈将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9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明确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要加快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倾斜。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出台。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
因此,人才大战白热化不仅反映了国家城市化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是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提高的具体表现。
“人才大战”主战场是二线城市
各线城市都需要人才。
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合理管控人口规模,对人才的争夺强调高端而有序。部分三、四线城市也发布人才政策,除了重点都市圈内的部分三四线城市能承接部分一线城市外溢的人口,其他地区更多是承受人口流出和人才流失。从政策频度和力度来看,二线城市无疑是“抢人大战”的主战场。以省会城市为主体的二线和部分三线城市对人口和人才都有大幅增长的需求。
一是我国人口红利已经开始下降,还同时存在少子化、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但二三线城市发展仍处于规模扩张期对人口增长有需求。2016年,西安市修订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规模要达到1070万人,但2015年末常住人口仅为870万人。
二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人力资本结构性短缺的现象突出。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还要面临被京沪深等一线城市争夺人才的压力。以武汉市为例,武汉是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但每到毕业季有半数以上学生会离开武汉。据《长江日报》等媒体的报道,2014年,30万毕业生中,只有10万留在武汉就业;2016年,武汉市人才净流入率为-0.4%。
对住房市场短期影响显著
率先推出人才政策的城市,抢人效果较好,对住宅市场需求的短期刺激也较为明显。
自2017年出台人才新政以来,武汉市和西安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长速度显著提升。2019年末,武汉市宣布,自2017年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三年累计留汉人数达到108万,提前两年完成目标。西安市公安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共新迁入落户29.9万人,其中博士以上705人,硕士13829人,本科84916人,人才引进5075人。
2020年9月,链家发布的《中国大学生职住观报告》显示,继北上广深之后,杭州、成都、西安、武汉、南京成为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的就业和居住的城市。这几座城市在“抢人大战”中均表现不俗。
人口净流入,是判断一个地区购房需求潜力重要指标。有研究发现,引进高学历人口不仅能直接推高房价,还影响人们对房价的预期,因此人才政策及效果更是判断区域楼市需求走向的重要依据。在限购政策持续实施的背景下,放宽落户限制,增加户籍人口将直接增加有效购房需求。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手住宅定基价格指数和住宅销售面积来看,率先出台人才新政的西安、武汉等二线城市住宅销售面积和二手房房价涨幅均显著加大。
2019年初,《胡润2018年度全球房价指数》公布名单显示,西安在2018年房价涨幅达14.6%,一度成为中国房价涨幅最快的城市;入围涨幅前50名的内地城市中,85%为二线省会城市。
需要关注的是,人才政策对人口的吸引能力最终取决于市场规律,对住宅需求的刺激也会受到房地产调控部门的影响。
一是当各地密集出台人才新政的时候,送户口、送房子、送票子的政策效果就会显著下降。长期来看,除京沪等个别超大城市外,全国范围内放开落户已是大势所趋。当落户不再有门槛,已有的相关政策效果将减弱。
优惠政策能将人才吸引来,但能否留得住,还是要看是否有发展机会和友好的营商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才竞争反映的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前些年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有些又回来了,因为二三线城市节奏太慢,缺乏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人口来刺激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的意图,但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局部市场房价涨幅过快会引发中央监管的关注,会倒逼地方房地产调控部门通过出台收紧政策或利用统计方法平抑价格涨幅。2019年二季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对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累计涨幅较大,苏州、大连等城市进行房价预警提示,各地因城施策,出台稳楼市政策,住房价格涨幅应声回落。
人才政策将不断进阶
伴随城市发展战略调整,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入,人才政策也不断进阶。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要畅通落户渠道,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这意味着,区域内一、二线城市落户门槛将进一步放宽。
广州、宁波、上海等地已经对《意见》作出回应,人才落户门槛进一步降低,住房市场需求有望适度增加。
8月,广州提出拟完善人才积分落户政策,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累计认可。
9月,宁波成为全国第一个跨省互认“社保”的城市,将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缴纳的社会保险在申请落户时可累计纳入宁波缴纳年限。
9月份,上海放宽优秀人才落户限制也是对《意见》的一种回应。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也会给相关区域住房市场增添有效需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