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掏出近6亿元增资,如今中环装备缘何又计划将北京融合剥离?上市公司公告称,此举是为“进一步聚焦公司主业,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竞争力”。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梁枭
10月20日晚,中环装备(300140,SZ)公告称,拟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融合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融合)100%股权。北京融合7月初才宣告设立,中环装备在8月份以“实现相关业务板块的整合与发展”为由对其增资近6亿元。然而,不到两个月时间,上市公司却又要将该公司卖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北京融合的经营状况颇为不佳,其设立后1个多月的亏损额超过7600万元。在上市公司增资近6亿元后,其净资产仍只有2217.21万元。记者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北京融合财务数据“异常”背后,似乎是中环装备的资产整合大计。
据中环装备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融合100%股权,挂牌价格以向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完成评估备案的评估报告为准。中国节能为中环装备控股股东。
北京融合成立于今年7月7日,期初的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从业务上看,北京融合经营范围包括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
8月24日,中环装备曾宣布对北京融合现金增资5.96亿元。对于增资事宜,上市公司当时称是为“实现公司内部业务板块调整及管理架构优化,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启信宝显示,北京融合上述5.96亿元增资事宜已经在8月26日完成。刚掏出近6亿元增资,如今中环装备缘何又计划将北京融合剥离?
中环装备公告称,此举是为“进一步聚焦公司主业,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竞争力”。但公司同时称,因评估结果尚未确定,该项交易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尚无法量化,股权转让所得款项有利于改善公司流动资金状况。
据中环装备公告透露,北京融合100%股权账面价值为2217.22万元。这着实让人有些不解,毕竟上市公司在8月下旬才向其增资近6亿元。北京融合近几个月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上市公司的增资额被快速吞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发现,北京产权交易所目前已经发布了北京融合100%股权的挂牌信息。该项目预披露时间为10月21日~11月17日。挂牌信息披露,截至8月31日,北京融合资产总计28.19亿元,负债总计27.97亿元,净资产为2217.21万元;截至8月31日,公司营业收入为1.69亿元,营业利润为-6448.07万元,净利润为-7663.57万元。
也就是说,北京融合在1个多月的时间便亏掉了7600多万元,这是上市公司的增资资金被吞噬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更重要的原因似乎是北京融合纳入了中环装备部分亏损资产。
启信宝显示,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融科技)的股东于7月9日发生变更,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合天融)退出,北京融合取而代之。天融科技原为中环装备三级子公司,公司原控股股东六合天融隶属于中环装备。8月28日,北京融合取代中环装备,成为六合天融全资控股股东。
六合天融主要从事大气污染防治、水治理等业务,一度是中环装备旗下的优质资产。2016年度,上市公司重组购入六合天融100%股权。交易对手当时承诺,2016年~2018年,六合天融将分别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不低于8907.62万元、1.02亿元、1.1亿元。最终,六合天融三年累计达成的业绩完成率为101.25%。然而,六合天融去年突然业绩变脸,净利润亏损1.39亿元。今年上半年,六合天融的净利润再度亏损1382.07万元。
六合天融业绩滑坡与其将唐山装备100%股权划转给了中环装备有一定关系,唐山装备2019年度实现净利润9177.69万元。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六合天融自身麻烦缠身。中环装备曾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2019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作为被告形成的重大未决诉讼标的金额为4.5亿元,以上诉讼仲裁主要涉诉主体为六合天融。”
启信宝也显示,六合天融、天融科技均背负诸多司法诉讼。北京融合将这样的资产纳入怀中,也难怪出现大额亏损了。对于中环装备而言,如果能处置掉北京融合100%股权,也就意味着可以剥离掉两个业绩包袱。中环装备2019年度亏损3377.05万元,今年上半年亏损2713.44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环装备此前便打起了通过资产处置扭亏的算盘。
8月21日,中环装备曾表示拟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全资子公司西安启融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启融)100%股权,挂牌价为2.92亿元,高于评估值1.03亿元。公司当时称,根据挂牌价格,如顺利成交,该项交易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额预计将超过上一年公司净利润绝对值的100%。启信宝显示,西安启融100%股权目前仍在中环装备手中。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