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 星
10月19日,国新办就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因为前三季度整个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尤其三季度增长4.9%,大家更加关注下阶段走势会不会延续下去。”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不管是从需求、生产,还是从整个市场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态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注意到,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6%。图为河北唐山曹妃甸LNG项目储罐建设施工现场 新华社图
投资延续回升态势
在发布会上,刘爱华表示,首先看需求,今年前三季度逐步回暖,从投资看,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从先行指标看,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而且是两位数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增长了4.8%,与上半年持平。投资将继续延续目前由负转正、进一步回升的态势。
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刘爱华指出,从增长面来讲,目前统计的18类商品类别中有14类都转正,而且有6类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从服务端来看,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和中秋黄金周,根据有关部门的监测,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了4.9%。
“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中秋国庆期间景区、电影院的烟火气。按可比口径计算,游客人数恢复到了去年的八成左右,收入恢复到了七成左右,恢复的态势都是非常好的。”刘爱华说。
产业循环持续改善
第二,产业循环持续改善。刘爱华表示,今年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上加大了力度,保障重点行业和产品的生产,总体来看,产业内部循环是在逐步改善的。
她指出,首先,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76.7%,比二季度回升了2.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回升了3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回升1.7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回升0.5个百分点。
同时,下游产业的恢复滞后于上游产业的状况在最近几个月也有所改善。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由上个月下降0.8%转为增长3.2%,在连续几个月下降之后首次出现了增长。服务业多数行业都实现了正增长,9月份,构成服务业生产指数的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已经实现正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在两位数以上。
市场主体信心增强
第三,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刘爱华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通过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减税降费取得积极成效,1~8月份新增减税降费1.88万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负担。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47元。
此外,企业利润也在持续增长,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9.1%,连续4个月正增长。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5.5%,也是两位数的增长。其中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利润增长了34.7%。从企业预期来看,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1.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是55.9%,分别比上个月上升了0.5、0.7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数都是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刘爱华强调,这三个方面对于下一阶段进一步更好地发挥超大市场的韧性,激发超大市场的需求潜力是非常有利的。“总体上来讲,我们对全年的经济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刘爱华在此次发布会上谈及经济运行特点时也强调了新动能的引领作用。
她表示,在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加快2.8个百分点。网上购物、直播带货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非常旺盛。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5G建设、轨道交通这些新基建、新消费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9月份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智能手表产量增长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50%。总体来讲,新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刘爱华指出,总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度整体经济确实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但是在充分看到好转趋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的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客观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区、行业、企业的恢复还不均衡,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所以,下一步我们还是要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筑牢民生保障基础,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奋力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