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宋戈 每经编辑 易启江 赵云
10月10日,央行发文称,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0。
公告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平稳,跨境资本流动有序,外汇市场运行保持稳定,市场供求平衡。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此,东北证券宏观分析师沈新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央行做法是为了平抑人民币过快的升值,但不会扭转人民币趋势。”她认为,原先的上调出台背景有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或者非理性预期。现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反向操作,本身就合理,一来不需要这么高的准备金率,二来也可以避免升值过快,加大双向波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资料图
并非首次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据悉,2015年“8.11”汇改之初,人民币意外贬值,触发了远期购汇大幅增加,人民银行随即引入了外汇准备金制度,对远期购汇征收20%的外汇风险准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并非央行首次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2017年9月8日,央行曾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的通知》(银发〔2017〕207号),宣布自2017年9月11日起,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至零。
2018年8月6日,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央行决定8月6日起再次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以来,美元持续走弱,近两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10月9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涨破6.7,创近18个月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以6.7300开盘,盘中最高涨至6.7080。
对此,东北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沈新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7年也调降过,2017年人民币整体相比于之前出现上涨。此次央行做法是为了平抑人民币过快的升值,但不会扭转人民币趋势。”她进一步分析指出,原先的上调出台背景有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或者非理性预期。现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反向操作,本身就合理,一来不需要这么高的准备金率,二来也可以避免升值过快,加大双向波动。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通过调整,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或贬值,实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双向波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要保持在合理区间水平双向波动,但是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过快,升值压力较大,此次央行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会降低银行远期售汇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在远期购买美元的需求,会使得人民币对美元远期价格出现升值,进一步引导近期现汇市场的人民币走势,从而实现人民币对美元在合理均衡水平双向波动的目标。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说明央行不追求趋势升值,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仍然是主要目标。”考虑到现在货币政策的汇率目标仍然是保持人民币合理均衡,那么在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比较大的时候,有必要进行周期调节。所以通过下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准备金,可以进一步平衡外汇市场的供需,从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位置上保持稳定。
专家:有利于更好地利用
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近年来,国内企业主动管理汇率风险的意识虽然较2015年“8.11”汇改时有所增强,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外汇交易中衍生品交易占比较低,衍生品交易中远期和期权交易占比又偏低。”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面对汇率双向波动,国内企业基本还是处于靠天吃饭的“裸奔”状态。实际上,只要企业提前叙做了远期结汇,大都可以规避这次意外加速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显然,这也意味着同期如果做了远期购汇操作的话就是亏钱的。
管涛指出,风险中性意识的真意是,一方面,企业应该基于实际贸易投资背景对应的汇率敞口做外汇套保,而非故意扩大敞口、追逐风险;另一方面,不是以事后才知道的市场价格来评估外汇套保是赚还是亏,而是通过套保锁定汇兑成本或收益,把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使得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主业。
与此同时,管涛认为,有关方面在在岸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发展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具体来看,一是适时降低外汇风险准备金比率;二是适当降低中小银行外汇衍生品业务门槛。根据现行监管分工,外汇局负责银行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业务资格审批,但有一个前置条件是,银行必须获得银保监部门核准的创新业务资格;三是进一步放松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实需限制。基于实际贸易投资背景进行外汇买卖,是我国实行外汇管理的制度基础。
温彬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加大,总体呈现由贬转升的走势,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显著,此时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零,一方面有助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于银行降低远期售汇成本,增加企业对此产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