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Esprit母公司陷亏损风暴:全年巨亏40亿港币,快时尚今年有多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30 18:44

    思捷环球从曾经引领全球衣着潮流、鼎盛时期市值逾1700亿港元的快时尚元老,到如今身陷巨亏泥沼,旗下核心品牌Esprit也于今年上半年挥泪退出中国市场。截至9月30日收盘,思捷环球股价下跌5%,仅为0.76港元/股,市值14.3亿港元。

    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编辑 董兴生    

    昨晚(9月29日),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00330)发布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的全年业绩,公司收入92.16亿港元,同比减少21.1%;净亏损同比扩大86.19%至39.92亿港元。

    思捷环球从曾经引领全球衣着潮流、鼎盛时期市值逾1700亿港元的快时尚元老,到如今身陷巨亏泥沼,旗下核心品牌Esprit也于今年上半年挥泪退出中国市场。截至9月30日收盘,思捷环球股价下跌5%,仅为0.76港元/股,市值14.3亿港元。

    网络高速发展、电商直播火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崛起,却也让拥有众多实体店铺的快时尚企业承压,不止思捷环球,Zara、H&M等的日子也不好过……

    净亏损同比扩大86% 已关停中国在内的所有亚洲业务

    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2019/2020财年内,思捷环球收入同比大跌21.1%至92.16亿港元,毛利率为43.7%,营业亏损逾36.81亿港元;净亏损则比上个财年同期的21.44亿港元扩大86.19%至39.9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思捷环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收入跌幅达41%,已终止的亚太区业务也大跌近50%。

    对于收入下滑,思捷环球认为,主要系全球性大流行病爆发及由消费者需求下跌所致,其中,6亿港元下滑由于欧洲北美的零售空间下降所致,而另外6亿港元则由亚太区的业务下滑所致。而亚太区销售下降,是由于关闭店铺及同比业绩不佳造成的。

    据悉,思捷环球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渠道:批发、电子商务和自有的零售店舖;每个渠道约占收入的三分之一。

    关闭前Esprit店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今年,为集中资源并重新调整营运,以最有效地应对全球性大流行病的挑战,截至6月30日,思捷环球已关闭了其位于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的所有业务。彼时(4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思捷环球核心品牌——Esprit时在中国的店铺时,看到其在大面积打折清仓。

    “店铺关闭后,公司收入急剧减少、存货增加,而租金及薪酬的开支及现金流出却持续支出。”思捷环球在财报中坦言,关闭店铺及减少批发客户等措施会减少收入,但预期此等措施将提高本集团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思捷环球表示,将采取其他积极措施,如拓展公司的电子商务业务等,“有利提升销售价格,减少产品组合并进一步节省更多成本。”

    本土品牌更快、更便宜 让海外快时尚大牌举步维艰

    提到快时尚品牌,也许大家最先想到的是H&M、ZARA等,但其实在15年前,Esprit就已率先在这个行业称雄。“如果想买条Esprit的牛仔裤,都要鼓足很大的勇气才舍得买。”70后的鸿女士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了这个品牌曾风靡市场的盛况。

    Esprit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由Susie和Doug Tompkins夫妇成立,2002年被中国香港商人、演员林青霞老公邢李㷧收购,其母公司思捷环球于1993年在港交所上市。Esprit被视为快时尚品牌元老,曾是潮流的代名词,承载了70后、80后的青春记忆。巅峰时期(2007年)思捷环球造就了港股神话,市值逾1700亿港元,若按今日(9月30日)最新收市价0.76港元/股计算,其市值仅为14.3亿港元,13年来累计蒸发超99%。

    每经记者注意到,2009年时,思捷环球便结束了此前长达15年的双位数高速增长,出现净利润下滑。业绩早已承压,疫情成了压垮Esprit的最后一根稻草,致使这个品牌告别中国市场。不过,这也并非思捷环球一家面临的难题,随着消费迭代,快时尚行业的洗牌早已开启,近年来英国时装品牌New Look、Superdry,美国品牌FOREVER 21、美国服饰集团Gap旗下的Old Navy等多个快时尚品牌均从内地市场“撤离”。

    而留在中国的快时尚品牌,也陷入业绩增长乏力的瓶颈。最新财报显示,2020财年上半年,Zara母公司Inditex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7.3%至80.33亿欧元,净亏损1.95亿欧元;H&M集团的销售额则在2020财年第三季度,较上年同期下降16%至508.7亿瑞典克朗……

    与如今店门口排起长队的奢侈品牌相比,似乎快时尚走出疫情阴影的步伐更加艰难。

    8月,LV门前排起了长龙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品牌快时尚,强调的是所谓的极致效率,唯快不破。”谈及快时尚行业在中国市场遭遇的危机时,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杨立曾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唯快”的外国品牌,在中国受到了很大挑战。“因为中国有很多更快、效率更高的本土品牌,不管是品牌的上架时间,还是价格,都打破了所谓的快时尚的优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注意!丝路视觉:七位董监高人员拟减持合计不超过约244万股

    下一篇

    雪峰科技:江南化工减持计划到期,共减持658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