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加坡如何营造开放式创新经济? 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离不开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三螺旋”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9 00:31

    每经记者 文巧    每经编辑 杨欢    

    9月28日,主题为“科技创新:新经济·竞争力·全球化”的全球科技创新论坛召开。此次论坛由南华早报主办、每日经济新闻协办,成都为主会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分会场,三地同时连线举行。

    当天,来自全球国际大都会的200余名科技翘楚、金融领袖共聚成都,共同探讨企业竞争力、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等议题,制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议程。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席卷全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中国之外,新加坡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放在新经济领域。

    以开放式经济著称的新加坡,是如何提升科技创新活力的?论坛上,来自学术、投资、电商等领域的翘楚分享了关于新加坡的经验。

    “三螺旋”合作

    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意识到知识和技术的生产需要自主创新,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划和政策,新加坡进入知识密集型经济时代。

    此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纳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新加坡排名第八,是亚太地区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之一。

    在新加坡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要保持经济的开放度、繁荣度和创新性,政府需要支持企业的活动。”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说道。

    “新加坡之所以吸引创新企业,其中一点就是有支持企业或大学研发的资金,在对企业的立法监管方面更具包容性,政府设立一个监管沙盒,可以保证有秩序、有活力地发展。”

    不过,经济的开放繁荣与创新,并非是由单一的因素成就。江莉莉认为,新加坡的开放和创新离不开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三螺旋”(Triple Helix)作用。

    “产业也可以支持创新,进行创新的投资,建立研究实验室,并和大学一起设计研究项目。”她谈道,“而大学的作用是孵化创新成果,培育创新人才。但是反过来,大学也可以支持由风投支撑的初创企业的诞生。”

    在她看来,各个角色并非线性关系,而是此呼彼应、相得益彰,大学可以承担部分商业化的作用,如企业孵化,而产业也可以像大学一样培育创新项目。

    抓住亚洲机遇

    新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加坡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众多科技创新初创企业,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也使新加坡嗅到了亚洲机遇。

    “上世纪60到80年代,新加坡实现了战略转变,主要想要吸引西方投资者,许多欧美企业由此也把新加坡作为一个区域中心或总部进行辐射发展。”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东南亚基金合伙人邱家睦回忆道,“但是,在过去的5年中,独角兽的崛起给我们带来了改变。尤其是东南亚的这类公司,往往把总部设立在新加坡。新加坡已经成为新的东盟经济中心。”

    除了东南亚国家外,他认为,新加坡还应更多地聚焦中国机遇,一些中国产品和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如何将中国和欧美的先进技术结合,并很好地运用,应当是新加坡的下一步。

    而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新加坡初创企业Carousell旋转拍卖联合创始人吴承翰表示,抓住亚洲机遇,也需要因地制宜。“鉴于各地文化、语言和基础设施的差异,我们要进行本地化的研究。从产品来说,我们有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不同的支付体系和物流支持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加强科技创新,长三角与成渝经济圈应有更大作为

    下一篇

    4位“千禧一代”的故事:他们为什么选择成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