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6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沿长江而上,来到重庆与四川成都,开启“安泰E堂大课”全国巡回的第四、第五站。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斯宾塞·约翰逊这句名言,已经成为当代众多企业家和公司高管的口头金句。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格局变迁遇上数字化时代变革,新媒体时代遇上技术创新。企业管理者如何在“变局中的破局”中,获取更高的格局、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厚的管理功底,从而洞察先机、赢在开局?
9月25日-26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沿长江而上,来到重庆与四川成都,开启“安泰E堂大课”全国巡回的第四、第五站。交大安泰的教授们,将围绕形式之变解析管理之痛,以“变局中的破局”为主题,为川渝地区企业家们带来全球化的视野与先进管理经验。
从南洋公学高等商务学堂算起,黄浦江畔的交大安泰已培养中国经管人才、研究中国经济运行逾百年。如今,“成为一所扎根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是在智能技术和全球经济格局变迁下,安泰提出的新愿景。
作为国内第一家通过AMBA、EQUIS、AACSB三大权威认证的商学院,培养拥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交大安泰的一项重要战略。在2019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中,交大安泰位列第11位,蝉联三年平均独立办学项目全球第1。
2021年,交大安泰EMBA将深度链接区域发展,聚焦政策前沿、金融科技、创投生态圈、自贸区赋能、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等主题,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口、重庆与成都开展“移动课堂”。以全国移动授课的方式,与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一道,探索行业的进阶之路。
此前,上海交大分别在成渝两地成立了四川研究院和重庆研究院。这两家研究院,成为交大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干部教育培训、文化传承及创新等领域与川渝开展创新工作的重要基地。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人才”、“市场”、“财务”与“品牌”,就成为了川渝地区企业高管们思考如何抓住时代机遇,突破自我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成渝双城记”按下快进键之际,长期关注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交大安泰为这里的企业家和高管带来“E堂大课”。在讲堂上,资深专家和教授们将围绕人才、市场、品牌和财务,讲授前沿理论和实战案例。
当今时代,世界被互联网重新定义。各行各业越来越强调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核心驱动能力。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创新者,是众多中国企业家所追逐的终极梦想。
然而,“学习不系统、套路不能复制”,是挡在企业家们以创新突破自我之路上的一块回避不了的绊脚石。
面对形式之变与管理之痛,企业家们从未有像现在这样,渴望从变局中找寻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方式和方法。
安泰经管所提出的“纵横交错、知行合一”行业研究战略,正缓缓打破商学院之穷理与务实之间的不平衡,帮助企业管理者寻找到自我的突破口。
在今年交大安泰EMBA班的开学典礼上,2011级EMBA校友黎文回忆了他在安泰学习后的感受。作为技术专家要转型并创立一家全新的公司的他,曾在企业管理上面临着商业模式、营销渠道、融资发展等多方面的全新挑战。
“在安泰学习的过程中,我内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小火苗越烧越旺,特别是在经历戈壁挑战赛的洗礼后,我更下定了创业的决心。” 在黎文看来,安泰的教授们在课堂上为学员植入了创新基因,同时也为企业植入核心技术能力,帮助企业重塑成长之势。
事实上,面对变局,“套路”不可复制。只有系统化的学习,才能拥有变局中不变的战略定力和底气。为寻求“破局之道”,安泰EMBA对EMBA项目进行全新定位:“新科技驱动新商学新生态”。
新科技,即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新商学,即知行合一,纵横交错的新办学理念;新生态,即实现科技研究的深入,教学的丰富,实践的紧密,及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2020年8月,交大安泰EMBA项目启用全新EMBA6.0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四大学习模块(核心模块、方向模块、特色模块、国际模块)和五大课程方向(综合方向、金融科技、智能科技、创新创业、国际方向)。
位于美国、英法、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8个全球课堂,从30+行业生态圈赋能学员,助力行业创领者提升认知维度、重构知识图谱、赋能商业实践。
在交大安泰的这份新课程体系中,凝结着交大安泰对商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思考,那就是以“专业为研究对象”的横向思维为基,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加深对行业的纵向研究。
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所言:“通过行业研究我们可以真正深入到中国的行业实践。”
9月25日、26日,在川渝两地的“E堂大课”讲坛上,陈方若与交大安泰EMBA团队将交大安泰EMBA 沿长江逆流而上,深入巴蜀,将前沿、国际化的管理知识经验带到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企业家和高管,有望在这堂课上,感受到交大安泰“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独特魅力。”
文/王思雨
图片均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提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