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进一步激发民企新活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3 22:52

    每经特约评论员 郑琼洁 王高凤 成凯

    (郑琼洁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南京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王高凤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成凯为西安建筑大学硕士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和经贸纵横交错结构性转向的双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企业国外市场份额受到较大冲击。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应着眼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民企参与重大技术创新计划

    疫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美国频频打压中兴、华为并对我国实施“科技脱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科技竞争力已刻不容缓。从消费端来看,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中低端产品同质性较高、品牌个性化不强、消费升级动力不足等问题。从国际产业链看,我国目前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数量较少,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导致外贸依存度和波动性偏高,处于分工和专业化下游容易被卡,空间受要素成本和外需成长性约束等问题。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消费量级的激发和产业链升级“卡脖子”问题突破,是提高经济供给质量、打通“双循环”的关键攻坚点。因此,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制定重大技术创新计划和规划,支持民营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提高创新研发奖补力度,实施战略目标明确、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帮助民营企业明晰产业集群或成立行业商协会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参与专业化协作配套,在细分领域和细分市场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

    数字赋能内循环,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一方面,用数字经济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生命周期,优化经济存量;另一方面,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创新经济增量,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系统建设。具体来看,一是鼓励企业积极投身新基建建设;二是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三是鼓励企业融入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大格局,形成内部分工和专业化分工模式。

    鼓励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系统建设。一是重视国内市场与“一带一路”国家业务开拓。二是积极畅通日韩欧产业链。三是加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全球战略布局。

    受疫情和复杂的政治形势影响,我国有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攀升中严重受阻。因此,要加快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推动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产业链升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建立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在产业链上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善本土化供应链,打破跨国公司对高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的垄断。

    其次,在全球价值链上培育更多“链主”。提升产业控制能力,强化治理结构的建设。以设计、研发、技术标准等为优势,组织供应网络中的企业群体进行生产。

    再次,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要素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之间的高度协调,实现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的有机融合和配合,帮助企业提升上下游产业链韧性。

    疏通行业政策性阻梗

    在笔者的调研中,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首先,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为凸出,疫情下更是成为困扰众多企业的难题。其次,企业希望再减轻税负。再次,相关审批流程复杂。最后,相关行业标准缺乏。一些企业积极寻求创新,江苏省一家环保行业企业表示,公司在国内首创电触媒阻垢合金配方,但目前暂未找到类似阻垢效果、作用聚力耐腐蚀性等检测的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在销售过程中缺乏第三方出具的阻垢率及耐腐蚀检测报告。

    因此,优化“双循环”新格局下营商环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快速的制度创新优势,以应对新的情景。

    具体来看,一是加大信贷支持。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合力,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保障企业资金流畅通。加快企业相关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要继续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与银行共担风险。

    二是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从减、免、退、降等方面着手,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支持企业恢复生产。

    三是简化相关审批流程。进一步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推动物流运输体制改革,简化相关审批流程,深化交通枢纽改革,提升多式联运效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多流集成、高效畅通的智慧交通。

    四是加快推动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组织行业力量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制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自贸区“添丁” 中国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下一篇

    河北大厂新规划垃圾焚烧厂遭附近多楼盘居民联名反对 官方回复来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