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8月经济数据彰显加速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1 23:21

    每经特约评论员 尹响(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教授、致公党四川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从主要数据看,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实现了年内的首次转正;货物出口累计增速也实现了年内的首次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接近转正;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也是年内首次转正。

    总体来看,8月份国民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稳定复苏态势,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而且积极变化是在增多。

    在笔者看来,疫情发生后,我国第一时间密集出台的各项“六稳”“六保”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而8月份的经济数据亦彰显了“保产业链、保供应链、保就业”的效用,并在加速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9月8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展示的美团无人配送车 新华社图

    多举措稳外贸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增速一度大幅下滑。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投资降幅高达24.5%。在此背景下,各地方、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补短板力度,积极做好稳投资工作。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恢复,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向好。二季度我国投资增长4.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0.9个百分点。7月份投资增速6.7%,8月份增长8.4%,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随着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陆续下达,项目开工和资金到位情况持续好转,投资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总体态势。

    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我国CPI同比涨幅已连续4个月在3%以下运行,8月份涨幅为近17个月以来最小值。从后期来看,我国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依然坚实,随着生猪生产逐步恢复以及翘尾因素明显收窄,预计CPI同比涨幅将继续趋稳。

    此外,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7月我国外贸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0.4%,8月增长11.6%,刷新了2019年3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也连续两个月达到10%以上的增速。在出口强势回暖的拉动下,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05万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05万亿元,增长0.8%;进口9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05万亿元,增加17.2%。

    进出口数据中尤其是出口数据的明显好转得益于中央密集出台的“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外贸”政策和各地根据中央政策创新实践的一系列具体举措。

    我国外贸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疫情之后,我国在复工复产和稳外贸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减少贷款利息、推迟贷款利息偿付、便利化出口退税流程、减免房租、延迟补缴社保费、发放稳岗补贴等政策,大量中小微出口企业得到了实惠,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存和现金流压力,最大程度保护了产业链和供应链,加上我国的外贸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积极扩大出口并主动开拓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带一路”建设凸显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14省份前8月外贸榜单中,中西部地区的表现可谓亮眼,尤其是江西、四川、安徽三省包揽了进出口增速前三。

    四川省1~8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破5000亿元,达5146.7亿元,同比增长22.7%,尤其是实现了进口、出口同比双位数增长的成绩。其中,出口2915.6亿元,增长22.7%;进口2231.1亿元,增长22.6%。

    南昌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1~8月全省进出口总值2711.2亿元,同比增长23.9%,比1~7月下降2.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4.6个百分点。

    安徽外贸在前8月也表现出了极强韧性,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额3464.1亿元,同比增长12.2%,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28.3亿元,同比增长12.4%,进口1435.8亿元,同比增长12%。

    除四川、安徽、江西三省逆势领跑外,重庆、河南、湖南三个中西部省份的外贸增速也表现不俗,同比增速分别为10.3%、9.5%和8.4%。中西部地区增速表现好,“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中西部地区成为内陆开放高地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笔者看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新冠疫情对全球远洋和航空运输形成了较大抑制,但中欧班列的加密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在欧亚大陆和中国-东盟地区显示了明显的物流成本替代效应,并大幅提高了货物物流效率,更加凸显了我国“双向开放、东西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是中西部地区成本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中西部地区加速承接东部沿海加工贸易产业,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主要承载体。商务部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成效明显,出口增长6.8%,增速高于整体6个百分点,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18.6%。

    保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各类投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全国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破难点、畅堵点、添亮点,打出补链固链强链的政策组合拳——如工信部先后梳理131家龙头企业名单,优先保障产业链核心企业恢复生产,带动了上下游60万家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今年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7方面23项2020年降成本重点任务,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

    在长三角,浙江在2019年就推出了专门破解产业链难题的“链长制”,基层干部“蹲点”“驻厂”疏赌点、破难点,协同产业大数据中心,协调上下游产业链运转,精准破解产业链协同发展难题,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此外,我国还通过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持续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入手,稳定跨国企业在华长期投资、发展信心。一方面,抓好负面清单实施,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了限制范围,提升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开放水平,而新版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能够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通过清理、修订、废止与《外商投资法》不相符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确保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等各项规定都能够更好地细化落地。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大幅下降。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一系列“稳投资”政策“组合拳”作用下,利用外资形势也逐步回稳。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前8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890亿美元,同比下降0.3%,特别是自4月份以来,利用外资降幅逐月收窄,但利用外资形势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

    经济向好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科技竞争、大国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还存在“卡脖子”的安全风险。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应对建议:

    一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二是在补齐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促增长。

    三是要防止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投入到四大经济圈和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防止资金过快流入大宗商品市场,对社会民生带来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同时加快形成关键产业链领域的集群优势、规模优势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风险的能力。

    四是加快国际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形成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填补因经济停滞而出现的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郑眼看盘:整体格局并未改变 观望为主不宜追涨

    下一篇

    每经专访复星国际联席董事长汪群斌:创新驱动,复星迈向深度产业运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