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疫情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意外影响?专家估算:一季度全球二氧化碳减排17%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15 16:58

    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陈旭    

    9月6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四届太和文明论坛在线上拉开帷幕。

    自2017年首届论坛召开后,每一届太和文明论坛都是四海宾朋齐聚之地,多方思想碰撞之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将本届论坛的与会嘉宾分隔在了屏幕两头,但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仍旧围绕全球治理的热门话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9月12晚,在本届论坛的青年对话分论坛上,围绕后疫情时代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中外专家学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约维德表示,疫情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危机,也导致生产的停滞、旅游等相关服务行业的萧条。而伴随着交通出行等受到限制,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出现一定的减少。

    预计全年二氧化碳减排5%

    约维德表示,疫情给全球旅游交通带来了显著影响,随之而来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有一定的减少。

    他估算,今年一季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减少了17%,预计全年有望减少5%左右。“这样的减少幅度和实现气候协定的目标有些接近,即要把全球的气温上升控制在工业时代之前的水平。”

    但约维德担忧,随着全球疫情的好转,这种低排放的现状很可能会终结。他表示,随着整个世界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大量工厂会重新开工,旅行的禁令也会逐渐放开,可能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会再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图片来源:新华社

    “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约下降了1.4%,但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又回归到正常的水平。所以,由于疫情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发挥了短暂的作用,但很难改变全局。”

    此外,约维德还介绍,最近的研究表明,疫情期间二氧化碳减排主要是由于交通领域的变化,大概占据整个二氧化碳减排量的43%。由于多国采取的封城等举措,导致人们不再进行长距离的通行,甚至只是从自己的卧室挪到客厅,就算是开始工作了。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约维德表示,如果能够用在家工作替代远程的通勤,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一部分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尤其像大学等机构,可能首先会把他们的一部分活动移到线上平台,这也是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措施。

    “去碳化”关键在于提高碳的定价

    既然疫情导致二氧化碳减排放只是暂时性的,未来全球更大范围复工复产后,消费者又该如何有意识地降低碳排放呢?

    北京必益教育教学部主任切拉比认为,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找到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

    “第一是如何才能够有效提升大家对于气候变化的意识;其次,作为一个公民,在每天的生活当中如何来调整自身的行为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切拉比说。

    为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长May Mei表示,市民可以采取更为低碳的交通方式,比如骑自行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都是每天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

    “与此同时,尽量不要用一次性的塑料袋,这也是可以做出的选择。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你需要有这样的意识,我花出去的钱是在保护环境还是在伤害环境。” May Mei说。

    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可持续发展及市场营销经理奥尔加则认为,在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消费者使用的产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括电力、原材料等其他部分,而要做到“去碳化”,碳的定价至关重要。

    奥尔加表示,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目前平均一吨碳的价格大约是3欧元,从长期来看,这个价格必须上升,比如将这个价格提升到60~70欧元,只有这样的力度才能迫使企业真正采取行动。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龙溪股份:持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已完成财务顾问、法律顾问招标

    下一篇

    小心!新宁物流:股东王雅军、南通锦融持股新增轮候冻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