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吴泽鹏 每经编辑 魏官红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现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9月5日指出,努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们经济发展阶段、内外环境和变化所决定。
当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每日经济新闻旗下每经智享会推出的“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直播中,姚景源就“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如何理解”,“新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发展会何去何从”等问题展开解读。对于如何实现国内大循环,姚景源表示,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怎么实现?就是两个字,改革。”据了解,姚景源同时也是清华五道口《上市公司资本战略课程》的授课老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姚景源同时强调,我们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不是关起门来搞循环,开放的大门要越开越大。”
实际上,自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姚景源指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改革开放40年,我们原有的劳动力优势发生变化,当前最大的比较优势是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二是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经济总量现为世界第二,但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过去国际大循环中的后发劣势,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暴露,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可以说,强调“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既是为应对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也是自身改革的必然。
对于如何实现“国内大循环”,姚景源表示,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姚景源进一步解释称,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价格灵敏科学反应供求关系、市场优胜劣汰的公平法治环境。
“怎样提高配置资源效率呢?最重要是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包括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我们应当大幅度减少行政对于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这是最重要的。”姚景源举例称,地方政府限制挖人或高价从外地挖人之举,远不如通过设立科技人员基金等方式,“一定要减少政府对于要素自由流动的干预。”
姚景源还指出,通过改革,要让价格能够灵敏科学地反应供求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对于自然垄断也要想办法约束。”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