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毕陆名
提起咖啡,各位深圳人会想起什么品牌星巴克?瑞幸?还是COSTA?最近,全球连锁餐饮品牌COSTA咖啡频频被曝关店。
据央视财经9月6日晚间报道,由于门店客流减少,英国老牌连锁咖啡Costa,如今也加入了关店“阵营”。目前,COSTA在中国多个城市的关店数量,约占到全国门店的10%左右。有消息称,咖啡连锁品牌COSTA青岛门店全部撤店,北京及江浙地区也有部分门店关闭。
上海暂停营业的COSTA咖啡
北京暂停营业的COSTA咖啡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6月底,Costa在青岛的门店全线撤出市场,但是现在这家咖啡馆仍在运营。实际上,它已经属于青岛本土的一家咖啡品牌。记者发现,在Costa咖啡闭店的第二天,一家新的咖啡馆就在同一个位置开业了。在一家新开的咖啡馆里,仍能够看到Costa咖啡的痕迹,比如带有Costa咖啡标志的海报、咖啡机等等。记者用大众点评等软件搜索,结果显示Costa咖啡在青岛的所有门店均为闭店歇业状态。
对此,Costa咖啡官方客服:在疫情期间,青岛已经闭店。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随后,记者又辗转联系到Costa咖啡青岛某家门店的原店长,来进一步求证。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而Costa咖啡青岛某门店原店长马女士表示:先集中把青岛的店都撤了,我们这边也是,员工都已经裁了。
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些前来喝咖啡的消费者,有些人还不知道Costa咖啡已经在青岛关店,之前办理过预付卡或兑换券的消费者,正在申请退款。
有青岛市民表示:我们可以来找回这笔钱,但是需要验证很多程序,比如当时的充值记录,这个咱没法弄,只有他们那边的机器会记录。
Costa咖啡青岛某门店原店长马女士:我们提前张贴过闭店通知,可能因为张贴的时间不长,提前半个月。市场部会先记录,然后财务会打电话,一周肯定处理不完,原来有一个处理了一个月。
据南方都市报6日晚间报道,COSTA目前在深圳有超过十家门店,运营状况良好。记者注意到这些门店大多位于如中洲控股中心、腾讯滨海大厦、阿里中心等商务写字楼,而位于购物中心的门店数量较少。
而原先位于福田COCO PARK及龙华COCO CITY的两家COSTA门店,则显示停止营业。星河商置方面表示,福田COCO PARK的COSTA门店很早前已撤场,目前接替的项目为LADY M。龙华COCO City的COSTA也撤场了,时间不长。
据南方都市报6日晚间报道,近日,COSTA咖世家方面回应记者称,关闭部分门店是COSTA咖世家在中国业务优化调整的一部分,在优化部分门店的同时,COSTA咖世家并没有放缓在中国开拓零售店的步伐,公司也会持续关注新的开店机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未来将继续在中国投入和发展。
“COSTA咖世家在不断开发优质新店的同时,也在持续对现有零售门店进行优化,此次关店是我们一直以来门店优化工作的持续。此次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及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促使我们加速实施以消费场景为核心的多元化渠道战略。在中国,COSTA咖世家将不断拓展和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建设全渠道的咖啡品牌。我们对中国咖啡市场充满信心,未来将继续在中国投入和发展。”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对此,COSTA咖世家曾回应媒体时表示,若用户在停止营业的门店购买了COSTA COFFEE的储值卡或其他类型的预付卡,可继续在COSTA COFFEE其它门店正常使用。详情可咨询客服。
据了解,COSTA原为英国品牌咖啡,成立于1971年,2006年进入中国,2018年被可口可乐收购,曾经在国内咖啡市场和星巴克平分秋色。目前,COSTA在中国的零售门店数量接近400家。此外,COSTA在北方市场的零售门店业务目前由COSTA和北京华联公司共同运营。
据启信宝显示,COSTA咖啡中国区的运营分为南北两大区,分别由咖世家咖啡(上海)有限公司和华联咖世家(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此次关店数量较多的青岛、北京两地门店就是由互联咖世家(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的。据咖世家咖啡(上海)有限公司网站显示南区目前仍有256家门店营业,其中,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成为目前COSTA在华门店的主要分布地区。
有趣的是,COSTA咖啡表示将开启城市加盟计划:目前,COSTA咖世家在中国开启了“城市/渠道合作伙伴”招募,以“N+X模式”解锁COSTA加盟新体验。不过,COSTA目前不接受个人单店加盟,而是针对商业企业合作伙伴开放。
连咖啡、瑞幸咖啡、星巴克,从互联网咖啡入局、到线下咖啡实体门店接连闭店调整业务,咖啡赛道竞争激烈。投资界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咖啡赛道新品牌迭出,全渠道竞争固然是一种趋势,但线下拓店、跑马圈地去打出品牌力成为各家品牌的共识。加盟计划的诞生,或考虑借助社会资本加快铺开品牌影响力。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商务场景的咖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财经、南方都市报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