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央广网6日晚间消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机构副代表玛哈•艾哈迈德6日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将有7000万到1亿人陷入赤贫。当下,世界粮食计划署正积极调动资源,以满足多达逾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不过,针对新冠病毒何时会灭绝?张文宏也给出最新判断:必须具备3个条件!
6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中国农业大省河南驻马店启幕。玛哈•艾哈迈德在开幕式致辞环节直陈新冠疫情对粮食安全带来的冲击,“疫情导致全球经济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快速度收缩,预计今年将有7000万到1亿人陷入赤贫。”
玛哈•艾哈迈德说,据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在其设有办公室的79个国家中,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可能增长80%,即从疫情前的1.49亿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2.7亿人,每一个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都将面临威胁。
“解决日益严重的饥饿问题需要世界粮食计划署作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响应,以满足逾亿人口的粮食需求。”玛哈•艾哈迈德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正积极调动资源,以期通过社会保障、提高营养服务及支持粮食体系等干预措施,帮助、增强弱势群体的抵御能力。
在玛哈•艾哈迈德看来,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在减少粮食不安全和贫困方面有着共同目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体系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包括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减少贫困、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等,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减贫方面需要在相应技能、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自1998年启动以来,已走过23载,成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领域具有风向标性的国际会议。据官方6日发布的消息,本届投洽会吸引了全球4000多家企业参会,参会客商和专业观众将超3万人。
据科技日报6日报道,在4日至6日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给出明确答案。他还给出3个让新冠病毒灭绝的条件,只有全部符合才能消除新冠病毒。这3个条件人类能做到吗?
2003年的SARS莫名消失,让人们最初判断有亲缘关系的新冠病毒会有同样命运。“2003年的SARS没有了,只是说它的跨物种传播(从其他物种闯入人类社会)不太成功。”张文宏说,它的每个患者都有症状,症状成了它的“小辫子”,被轻易捉住了。当年通过体温测量就能够判断SARS感染者。
“而今天,新冠病毒的感染者通过测体温已经很难全部找到。”张文宏说,全世界很少有国家能够做到通过检测找到所有的病人,全球的感染患者接近2700万人,很多人还没有检测出来,所以按照检测不到的人来算,应该有更多人感染新冠。以日本为例,日本只对有症状的人进行检测,并对有症状的人的密切接触者(如家人)进行检测,无法发现全部的新冠患者。
那么有了疫苗行不行呢?例如,天花是因为有效疫苗的发明而灭绝的。“经过进化,天花只能感染人类。”张文宏说,“对于其他动物中没有,只有人类当中有的传染病我们是有能力让它灭绝的。”
但是对于新冠,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它来源于哪里,哪些动物能感染并传播,这些都没有确切答案。
究竟能不能灭绝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宣布过6次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包括H1N1、脊髓灰质炎、埃博拉、寨卡以及这次的新冠,没有一次得到了完全解决。要么变成了常态的流行,比如H1N1变为季节性流感,要么局地流行,例如埃博拉在非洲地区局限性流行。
从这种角度来考虑,新冠疫情会不会一下子就没有呢?张文宏说,“(随着疫情的变化),大家应该越来越明确了。”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彻底消除新冠病毒?张文宏认为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个保护力永久的成功疫苗的诞生、病毒变异是不明显的、病毒在自然界当中只存在于人类当中。截至目前,就全世界而言,这3个问题都没有找到特别明确的解决路径或者答案。
面对灭绝不了的新冠病毒,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天保持本土确诊病例为零。张文宏将其总结为新冠病毒的“量子态”。
“根除病毒是中国面对新冠病毒的态度。”张文宏说,中国政府通过两个“百分百”做到这一点,即百分百的发现和百分百的传播阻断,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实现扩大检测,做到百分百发现,随后进行百分百阻断,事实证明这是根除病毒的有效策略。
那中国是不是会永远没有疫情呢?张文宏说:中国有疫情是正常的,但中国的策略是动态清理。对于公众来说会发现:长久看,这个国家一直有病毒,但在他的身边永远没有,因为一旦发现会被马上扑灭。无论是北京、新疆还是大连,通过两个“百分百”,区域传播都在1个月之内完成阻断。
“‘有’又‘没有’,中国的新冠疫情非常符合量子力学里的量子态。”张文宏说。
统计图表给出有力对比。从日本和爱尔兰的确诊病例数趋势来看,接近秋冬季,新冠疫情正出现抬头之势,因此,张文宏判断,以中国的策略,可以保持“病毒为零”的“量子态”,但从全球而言,则是和新冠病毒共生的状态。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广网、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