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IPO只是造车新势力“万里长征第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02 22:36

    每经评论员 李硕

    日前,小鹏汽车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并以高于发行价区间上限的价格开盘。与蔚来2018年于美股上市时遭遇破发甚至一度面临退市的情形相比,近期中国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抢眼了许多。

    但在资本市场上取得成功,并不意味着造车新势力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IPO只是造车新势力“万里长征第一步”。从新车交付量、产品可靠性和品牌认可度来看,与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仍有不少短板需要补上。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蔚来、理想和小鹏的新车交付量分别为特斯拉全球销量的7.92%、5.4%和3.16%。而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特斯拉2019年的销量仅为丰田汽车年销量的3.4%、大众汽车的3.35%。

    一般而言,造车新势力若想实现盈利,年销量需要达到7万~10万辆。但目前,尚无新势力造车企业达到这一销售体量。

    同时,做好产品品控也是造车新势力面临的重要课题。据统计,2011年至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共有127起,分布于全球40座城市,涉及38个品牌的48种车型。倘若产品设计缺陷、安全验证体系不完善、产品安全边界设定不足、使用和充电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红线作为保障等问题无法有效解决,造车新势力旗下产品就很难走进消费者的优先选择区。

    此外,在品牌市场认可度上,造车新势力同样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商业模式得到了资本市场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因在车市中所占的比重十分有限,造车新势力的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仍旧无法比肩传统车企。

    对车企而言,其立身的根本始终是终端产品。虽然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不同,从动力、构造到控制都有了很大改变,零部件从10000多个减少到了2000多个,但造车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捷径可走。

    就造车新势力来说,相比成功IPO,实现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全产业链的布局更加重要。只有实现了量产车的批量交付,造车新势力才会有足够的营收和利润,才能有维持公司发展的现金流。

    基于此,如何利用好资本热潮输送的“粮草和弹药”,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持续融资能力、差异化产品竞争力、产品迭代速度以及产业链整合力,是造车新势力当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面对产能不断提升、产品线日益丰富的特斯拉,逐步积累技术优势、意图抢占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以及纷纷提出转型战略、持续“招兵买马”的传统汽车巨头,蔚来、理想、小鹏们的“万里长征”之路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务院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规范 这类企业、自然人应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下一篇

    可可西里又搜救到一名失联者!“失联事件”难禁绝,管理者:严禁随意进入,可可西里非生命天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