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赛场”上的成都谋略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8-19 01:30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杨欢    

    8月1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暨成都市第14届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电视台演播厅精彩上演,展现青春活力的城市氛围,向世界发出盛情邀请:2021相约美丽成都!

    历来,举办全球性赛事是一座城市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路径和标志之一。近年,中国多个新一线城市相继发力举办或申请举办国际性赛事,其中成都的表现不遑多让。

    对志在跻身世界城市行列的成都而言,大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无疑是强力的“助推剂”,助力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对成都来说,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却不止于体育赛事,赛场内外蕴藏着这座城市的长远谋略与独特发展逻辑。

    正如国际大体联主席奥列格·马迪钦在成都考察时所言:“成都的发展理念是全球性的、国际化的,同时也是绿色的,这跟世界大运会的理念完全契合。”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暨成都市第14届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活动主办方供图

    人本逻辑:以人为本 提升“体育幸福感”

    纵览全球,东京、巴黎、北京、上海,许多国际知名城市都举办过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而很多城市更是将体育赛事作为其重要的城市标签,如“足球圣地”巴塞罗那、“网球之乡”温布尔顿等。

    事实上,体育产业,尤其是职业体育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产物,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功能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最具体育活力和体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成都这座城市对于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有着“天然的渴望”,重大赛事的引进和自主赛事IP的打造时刻牵动着这座城市的“神经”。而大运会的出现恰逢其时。

    记者观察到,成都在发展体育产业,迈向世界赛事名城的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城市居民对于优质体育赛事和体育基础设施的需求,贯彻“谋赛就是营城,营城就是惠民”的理念。

    2017年以来,成都先后承办了50多项国际体育赛事和160多项中国高级别体育赛事,同时打造出了一大批自主赛事IP。可以说,这几年的成都是国内最具“体育幸福感”的城市之一。筹办大运会这样的国际体育盛会更是集中体现了成都在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

    当前,借助举办大运会的契机,成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一大批能够适应专业化赛事的专业体育场馆拔地而起,如凤凰山体育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等。与此同时,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也持续提升。

    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直言:“通过国际比赛展示成都的软实力,也倒逼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场馆的建设,最终让老百姓受益。”这意味着无论是举办大运会,还是迈向世界赛事名城,其核心出发点始终都是人的需求。

    无疑,打造更多高品质、多样化、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育新场景,才是成都举办大运会的要义所在。

    当下,成都正大力开展“爱成都迎大运”共建共治共享“七大行动”,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水平,城市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记者了解到,在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营造方面,成都正加快天府绿道筑景成势,在天府绿道中“植入”更多的便民体育设施,打造更多的体育消费场景,让绿道成为成都市民的“移动健身房”。

    而在城市公共服务提升领域,成都还将推动8大类18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赛事场馆周边微循环路网体系,同时营造运动健康生活场景,打造运动健身空间,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显然,举办大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不是只为了城市“一时之需”,它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以贯之的发展逻辑。

    活动上的表演展示 活动主办方供图

    经济逻辑:以赛谋城 促进高质量发展

    如果将城市经济比作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那么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就是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在推动北京及周边地区文化、体育、会展、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整个北京市的经济贡献水平达到了2%。

    近年来,以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同时又面临着日益累积的经济转型压力。作为中国“万亿俱乐部城市”成员,成都很早就将目光聚焦在了产业转型升级上,文体旅产业是其中的“重头戏”之一。

    成都率先提出建设“三城三都”,促进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文体旅产业迅速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破解经济转型难题的“题眼”之一。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成都体育产业就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成都体育局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体育产业实现总产值632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5,仅次于北上广深。2019年,成都体育产业继续发力,产值突破700亿元大关。

    体育产业对经济的助推作用不断增强。以2018年为例,成都全年共举办23项重大国际赛事,其中仅2018成都国际马拉松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了4000万元。而随着万达体育、华润文体等知名企业落地成都,劲浪体育、咕咚科技等本土企业快速成长,成都的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

    去年8月,成都召开世界赛事名城暨“三大赛事”动员大会,标志着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正式驶上了快车道。在成都看来,举办体育赛事与推进城市持续发展、走向共荣共生,已成为成都冲刺世界赛事名城的必然选择。

    筹办大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不仅顺应了成都体育产业加速发展,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趋势,同时还是成都迈向世界赛事名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成都始终遵循“谋赛”“谋产”“谋城”相结合的经济逻辑,以国际视野、长远眼光筹办大运会。

    在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看来:“对成都而言,办好这场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是考验,也是契机,为这座城市提供了各方面提档升级的好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运会许多重点场馆都选择落子成都东进区域,这体现出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背景之下,成都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考量:通过东安湖、大运村为代表的大运会重点项目的建设,加速优化所在区域的城乡空间布局、重塑其产业经济地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铺路架桥”。

    专家表示,将重大国际赛事的举办地放在东进区域和城市轴线上,无疑更符合成都未来的发展趋势。某种程度上,站在大运的赛场,成都不为与别的城市竞赛,更多的是专注自身、苦练经济“内功”,和自己赛跑。

    开放逻辑:以赛为媒 与世界对话

    当下,成都正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经贸联系。作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成都汇聚起了越来越多优质的国际资源。

    作为首次在中国西部地区举行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大运会在提升成都国际知名度的同时,为成都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的“世界级舞台”,也延续了成都近年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释放更多城市机遇的发展逻辑。

    最近2年,成都相继取得第31届大运会、第56届世乒赛、第12届世运会的主办权。成都的体育赛事影响力持续增强,在Sportcal 2019年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上,成都排名由第89名跃居至第28名,成为入围前30位的3座中国城市之一。

    Sportcal高级分析师科林·斯图尔特就指出,成都正日益成为一个“国际赛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数量持续增加,大型赛事对城市带来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将逐渐最大化。

    首先,体育赛事在对外交往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行业难以替代的。以2019年世警会为例,成都首次牵手世界大型综合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警察、消防员及家属来蓉参赛,365000人次国内外观众前来观赛。

    这是此前成都举办的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单次入境外宾人数最多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极大地推动了成都与世界的沟通交流,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世警联合会主席拉瑞·柯林斯更是高度评价道:“成都世警会办得非常出色,为其他城市打开了一扇窗。”

    此次,有着“小奥运会”之称的大运会,预计全球传播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注量有望突破8亿人次。这样的全球关注度,对致力于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的中国城市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

    大运会还有助于成都在与其他国际城市对话的时候拥有更多“共同语言”,提升成都的城市吸引力,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塑造出青年友好城市的国际形象。

    国际大体联主席奥列格·马迪钦表示:“大运会将展示成都青春、活力的一面,构建起世界年轻人交流对话,相互理解的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运会的赛事功能,成都可以更好地链接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吸引人才和资本等要素在此聚集。这对成都在世界城市网络中抢占关键节点,加快跻身世界城市行列大有裨益。

    正如成都所践行的那样:“办好大型赛事是一项系统工程,成都将以开放姿态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引更多人才、资本要素在此聚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城镇化率5年后有望超65%

    下一篇

    史上最严“限塑令”带火聚乳酸 价格暴涨1.5倍,企业订单排到明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