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战略之外的“诱惑”我们一概不做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7-29 23:00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汤辉    

    提起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爱美人士必不陌生,它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护肤品等领域,曾有女明星称其为“上帝的黏土”并广为传播。

    但不为人知的是,玻尿酸的全球市场供应主要来自中国山东,而云南姑娘赵燕也是在20年前偶然进入这个行业。2018年,赵燕与一众科研人员共同打造的华熙生物占据了玻尿酸原料市场36%的市场份额。2019年,华熙生物登陆科创板,目前市值已超过680亿元。

    从科学家集资成立企业到逼退国际对手,从竞争中人事震荡到并购行业老四,从港股9年长跑到领军A股科创板,全球玻尿酸龙头的掌舵者是如何面对这一路艰险?曲折的商业和资本抉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专访董事长·第三季》栏目独家专访了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她并未满足当下取得的成就,对于未来,赵燕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战略之外的诱惑,赵燕很坚决——“一概不做”。

    赵燕 受访者供图

    论并购:支持行业良性竞争

    梳着两个马尾辫的赵燕,看似柔弱,但在下属眼里,她做事相当果断。

    最新的案例是,在登陆科创板不到一年之际,已经身为玻尿酸寡头的华熙生物,瞅准机会将行业老四纳入麾下。

    7月11日下午两点,是赵燕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约定的采访时间。见面前,赵燕刚从200多公里外的东营赶回济南,而她到东营,是为了给东营佛思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思特生物)的员工开动员大会。

    一个多月前(6月5日),华熙生物与佛思特生物管理人及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辰集团)签署了相关协议,约定以2.9亿元收购佛思特公司100%股权。

    东辰集团如今虽陷入破产重整窘境,但其旗下的佛思特生物在玻尿酸领域的地位却不容小觑。天风证券的研报显示,在目前全球玻尿酸市场竞争格局中,华熙生物是世界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及销售企业,2018年销量占比为36%,东辰生物(即佛思特生物)以8%的市占率排名第四。

    在7月10日的动员大会之前,6月30日签了正式合同,7月1日正式去接收。赵燕此行还拿到了佛斯特生物的全部公章。按照她的规划,停产多时的东辰生物,将在华熙生物接手一个月内,也就是7月底正式复工。

    “从2018年以后一直处于(原材料)产能不足(状态),所以我们就放弃了一些市场,主要是保证医药级的,还有一些大的企业的功能性护肤品客户的需求,主动放弃了一块市场。”赵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并购东辰生物,就是要把失去的市场拿回来。

    过去一年,随着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在科创板上市,以及鲁商发展收购行业老二山东焦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点生物),因资本的涌入,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担忧,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格局恐生变动。

    “有友商进来参与竞争,对市场和消费者都是好事,这样的话,产品用途会更加广泛。”华熙生物一位高管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玻尿酸市场不断做大,离不开竞争。

    对于并购,赵燕也表达了认同。“其实行业这种良性的并购,我觉得只要符合公司大的战略,我自己还是比较认同的,我们也会这么去做。”赵燕说。

    不过,她的这种认同,也具有选择性:“我们不太会去做那种就为了大而大,和自己的战略不相吻合的这种并购,华熙生物不会去做。”

    今年,赵燕将华熙生物的10年战略,做了一棵“生命树”。用她的话讲,离开“生命树”的事,他们一概不做。

    忆创业:投资华熙生物后自掏腰包聘总经理

    赵燕和华熙生物的故事,要从二十年前讲起。

    2000年下半年,在地产和投资领域已斩获颇丰的赵燕,偶然间认识了郭学平等一众山东生物药物研究院的科研人员。

    那时候,国内的医美业发展处于初期,普通人根本没听过的玻尿酸,还是一个看不见前景的行业。在实地接触中,如今已是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的郭学平,在不经意间说出的“一个玻尿酸分子能锁住1000个水分子”,被商业嗅觉敏锐的赵燕捕捉到。

    当时,由山东生物药物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集资成立已一年多的华熙生物(彼时名为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前后投入了800多万元,却依旧处于亏损状态,打算寻找新的投资人。赵燕了解的信息是,科学家集资搞的企业,在成立后的两年间,已经亏得差不多,净资产也只剩了不到300万元。

    学生物出身的赵燕认为,人的皮肤问题,主要就是水油不平衡导致的,无论是长斑,还是长痘,包括脱发、头皮屑等都是这个问题。因此果断地作出了投资决定。

    赵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说,当时有投资人准备按总投资的8折收购这家企业,但她在没有尽调的情况下,开出了总投资1.5倍的价格,拿下其50%的股权。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老板挺“傻”的。不过,随着2001年1月3日资金到位,赵燕正式入主公司。接管公司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是花50万元年薪聘请了一位总经理。

    这位总经理的工资,赵燕自己掏了一半:“山东这边我们开董事会,他们说公司最多能承担25万,另外25万是我自己承担的。”

    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高薪聘请的总经理,赵燕没有要求他卖货提升销售业绩,而是给了他三大任务:第一,把这家公司的质量标准建立起来;第二,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企业管理;第三,组织核心人才进行优质的再学习。

    在赵燕看来,只有规范化,让企业有标准,建立流程,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有迹可循。

    赵燕也开始用互联网的思维经营这家企业,对公司进行了从内到外的系统化管理改造,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企业质量标准规范。

    这种改造,也迅速收到成效。“当年(2001年)的销售收入,就做到了800多万,等于比2000年翻了一倍,当年利润也有300多万。”时至今日,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及当年的业绩时,赵燕的喜悦仍是溢于言表。

    谈战略:专注细分行业逼退国际对手

    看似柔弱的赵燕,除了做事果断,也有着自己的谋略。

    在接手第一年就赚了300多万元后,赵燕的选择是:不急于赚钱,专注技术深耕。

    在此之前,赵燕做过服装业、地产、证券投资、文化产业等很多领域,但华熙生物在这20年的经营过程中,却是始终如一地围绕着玻尿酸做文章。

    按照她的逻辑,科研团队只需要专注搞研发,日常管理只需要按公司流程走即可。也正是这个原因,华熙生物的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可以一头扎进实验室,不仅继续研究发酵技术,还亲自给发酵、精制等生产设备绘制图纸,找厂家量身定制。

    如今,这项微生物发酵的初始技术早已多次更新换代。赵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从最初接手时,华熙生物的玻尿酸发酵产率不足3g/L,现在已经发展到12~14g/L。

    虽然只是“克”级别的提升,但这个指标的重要性,做玻尿酸的人却都明白。一位生产企业人士坦言:“发酵产率是衡量玻尿酸产业价值的重要依据,也是玻尿酸企业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这也让国外的同行直接打了退堂鼓。曾在全球医药级玻尿酸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日本企业资生堂,于2019年宣布未来三年内将退出医药级玻尿酸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其退出的原因,主要是迫于华熙生物的成本及品质优势。

    凭借着发酵产率的提升,以及新厂区的投产,华熙生物在2007年的产能达到20多吨,比赵燕刚接手时的350公斤,提升了数十倍。这也催生了玻尿酸的超高利润率:彼时销售团队不到10个人的华熙生物,到了2007年,销售收入不到9000万元,但税后利润达到5000多万元。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中层以上的员工基本上都能拿到20多万元的工资了。”赵燕说,“管理层财务自由以后,公司内部没有竞争力了,这时候我就想光老板一个人管你管不了,让市场给你压力,你要看看国际上的大公司是怎么做的。”

    由此,华熙生物开始第一次与资本市场握手。2007年底,华熙生物决定赴港上市。路演期间,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10月,华熙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在其上市的前两个月和后三个月,港交所挂牌的股票,也只有华熙生物一只。

    这次上市,华熙生物释放了25%的股权,只融到了不到6000万港元(扣除融资费用),仅相当于公司一年的净利润,在外界看来,这次上市从融资的角度看意义有限。不过,在赵燕这里,这笔费用,却有了大用途。

    “这6000万港元之后全部投入到研发,组建了现在的终端产品研发团队。”赵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华熙生物对无形中的研发成本是不断投入的,仅研发人员就从20年前的3个人增加到了今天的近300人。

    遇问题:港股定位与公司有偏差

    “在香港上市,我给公司定位是生物科技和生物材料公司,因为原来我们做B2B做的比较多。”赵燕说,好不容易到2012年做了终端以后,市场又把我们从原料公司定位成一个医美公司。

    华熙生物在2008年香港上市后常被称作“医美龙头”,但是玻尿酸的应用领域无限大。在赵燕看来,这样的定位对华熙生物是不准确的,但几乎所有的市场分析都把华熙生物往医美上引,这说明华熙生物在战略上可能出了问题。

    彼时,赵燕只是华熙生物的董事长,不兼任CEO,也不参与具体战略落地执行。不过,2016年底,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华熙生物如果要对战略方向、管理架构等进行大调整,面临的市场风险很高。”

    当时,赵燕开始思考:原料起家的华熙生物,接下来要把产业链做全,就一定要去往C端发力,但C端的市场还是在内地。

    在这种背景下,2017年年初,赵燕作出了华熙生物私有化退市的决定。在香港闯荡9年后,2017年6月,华熙生物宣布从港股退市,当年11月完成退市,撤销其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赵燕原本计划拿出两年时间,把在C端布局的战略落地,把内功练好,然后再重新进入A股市场。不过,2018年11月,科创板横空出世,华熙生物的第二次握手资本市场的计划提前。

    “我们是一家科技创新型的企业,科创板给到它一个最明确的定位。”在赵燕看来,这一点是在任何板块都无法比拟的,在科创板,外界对公司的认知就是一家有科技创新力的公司。

    2019年11月,华熙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其上市当天的收盘价为85.1元,市值达到408亿元。

    赵燕认为,“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也正好和公司的战略是吻合的,因为我们是研发驱动的,所以这样的一家企业,在市场上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一个认知和一个估价。”

    话未来:从三架马车到四轮驱动

    随着战略调整与在C端的布局,从港股转战科创板的华熙生物,在2019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9年年报显示,华熙生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长49.28%,归属净利润5.86亿元,同比增长38.16%。

    华熙生物去年的综合毛利率为79.66%。与贵州茅台等优质白酒企业接近。

    就像不是谁都能做出茅台一样,在赵燕看来,一家高科技企业,就应该是高毛利企业,“如果不是高毛利,你这家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你的竞争力越高,毛利率也就越高,说明你的门槛越高。”

    依托在玻尿酸全产业链上的成功布局,华熙生物目前主营业务已形成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三驾马车”的产品线。

    在赵燕看来,医药级玻尿酸代表着华熙生物的技术高度。说到医药级玻尿酸,行业内都清楚,最难的就是资质。迄今为止,华熙生物仍旧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发酵法生产玻璃酸钠(玻尿酸)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准文号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

    据Frost&Sullivan报告,医药级玻尿酸原料价格远高于其他级别,其产品对杂质水平、生产工艺等品质要求远高于其他级别。2018年中国占据了世界医药级玻尿酸原料销量的50%,我国生产的医药级玻尿酸原料54.1%用于出口。在医药级出口企业中华熙生物占比约95%,几近垄断。

    “医药级(产品)门槛比较高,其他的竞争对手要进来,我们不是说不可能,但是它需要时间,需要技术。”在赵燕看来,没有5~8年,其他竞争对手很难达到今天华熙生物的高度。

    在赵燕看来,公司的业务目前是“三驾马车”齐行——原料是深度,药械类是高度,C端是广度。在深度、高度都令对手无法企及的时候,如今,赵燕准备在代表广度的C端做文章。

    “C端业务的业绩占比会越来越大,这一点毫无疑问。”赵燕所说的C端,除了去年带来6.34亿元营收的功能性护肤品,还有在国内尚未有政策支持的功能性食品。

    在赵燕看来,功能性食品获政策支持,只是时间问题,这一板块的业务,也将让公司从“三架马车”到“四轮驱动”。按照她的设想,四轮驱动将让公司业务更加平衡。

    ■公司:华熙生物(688363,SH,收盘价143.29元)

    ■市值:687.8亿元(截至7月29日)

    ■核心竞争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多元化应用;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具备强大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等。

    ■机构眼中的公司:全产业链布局,透明质酸龙头企业;处于风口上的行业,前景广阔。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道达投资手记:A股大反攻!牛市依然在

    下一篇

    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疫情下守业守不住的,一定要继续创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